人這些年過太順了,以至於讓他們變得忘乎所以,狂妄得不可一世。”
……
相比英國政府來說,事實上,弗朗茨更加緊張法俄兩國靠攏。
這是地理位置決定的,奧地利被法俄兩國夾在中間,一旦法俄兩國靠攏,奧地利在戰略上面臨的危險太大。
只不過多了一些歷史經驗教訓,弗朗茨選擇了暫時隱忍不發,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不僅沒有中斷對俄貸款,報復沙皇政府的蛇鼠兩端,還壓下政府中到俄的聲音。
“俄國人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不管沙皇政府做了什麼,現在我們就當什麼也沒發生。
外交部可以適當的表示不滿,其它的問題,全部都等英俄戰爭爆發過後再討論。”
秋後算賬肯定是有的,不過前提條件必須要是秋後。
要是現在奧地利就發作,給俄國人找麻煩,沙皇政府怎麼有底氣和英國人爭奪阿富汗地區?
俄國人要是輸了戰爭,那肯定會損失慘重,搞不好還會將最近這些年,聚集起來的國運一朝喪盡。
別看現在的俄羅斯帝國似乎很強大,可是別忘了前幾次的戰爭,這個老牌帝國已經被重創了。
幾百萬青壯的損失,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彌補回來的。
對比一下,俄羅斯帝國最近三十年的人口增長率,就知道戰爭的傷害有多大。
尤其是第二次普俄戰爭後,俄羅斯帝國連續多年人口負增長,到了現在也僅僅只能保持人口不在下降。
在這種背景下,要是在中亞地區再填上百八十萬進去,又恰好輸了戰爭,沙皇政府的統治基礎,就要被動搖了。
當然,贏了戰爭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問題。勝利可以壓下所有的不滿,拿下了阿富汗地區,沙皇政府上下都會齊心協力爭奪印度。
問題是拿下阿富汗容易,要消化掉阿富汗地區,可不是那麼簡單。
除非效仿奧地利的土著遷移政策,把當地人都遷移離開。
要不然的話,內有游擊隊肆掠,外有英國人虎視眈眈,俄國人就要永無寧日了。
奧地利只要在適當的時候,推上一把就足夠了。雖然這麼坑盟友卑鄙了一點兒,不過這也是俄國人先和法國人勾搭的。
……
農業大臣霍爾斯提醒道:“陛下,從農業部蒐集到的資料來看,英法兩國的糧食自足計劃,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尤其是法國人的大農場計劃,自從法國政府更換了一批殖民地官員後,法屬非洲的農業就開始迅猛發展。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法蘭西今年的主糧缺口,將降低到180萬噸以內,要不了多久他們就可以實現糧食自足了。
不過據說法國人在非洲開闢的農場執行成本偏高,只有一小部分農場能夠做到收支平衡,大多數農場都依賴財政撥款。”
這個結果,沒有出乎弗朗茨的意料。
法蘭西缺糧主要是因為義大利地區,本部的糧食實際上是夠吃的。
為了減少外匯支出,最近這些年,又在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等地區建立農場,彌補糧食缺口是早晚的事情。
至於農場執行成本高,那是註定的結果。法屬非洲適合發展農業的地區,本來就偏少。
很多地方都是有主的,總不能把主人全部都趕走吧?要知道當地很多土地的主人,早就變成了法國殖民者。
除了搶奪一部分土著的土地外,大部分農場還是法國政府親自開闢出來的,很多農場的自然條件都不是最好的,只能說勉強過得去。
如果水利設施都完善了,後面的問題也應該不大。不過這都需要時間,不是短時間能夠搞定的。
短期內這些農場要靠天吃飯,糧食產量自然高不到哪裡去。加上官僚們的管理,增加了大量的額外成本,虧本才是正常操作。
弗朗茨點了點頭:“時機差不多了,推廣鉀肥也需要時間,沒必要繼續藏著捏著了。”
這個時候推廣化肥,損失最大的肯定不是奧地利。
受國際糧食價格下跌的影響,最近這些年,奧地利一直在削減主糧種植面積。
除了滿足國內食用外,已經很少對外出口了。國內的糧食加工企業,也開始大力進口俄國糧食。
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國際糧食價格下跌的背景下,俄國經濟能夠回暖,也是奧地利的糧食減產政策造成的。
只不過這種好日子,馬上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