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暗算 作者:你妹找1

破譯,就是解密,就是要釋讀天書,看懂無字之書;諜報,就是喬裝打扮,深入虎穴,迎風而戰。在系統內部,一般把搞監聽的人稱為“聽風者”,搞密碼破譯的人叫做“看風者”,搞諜報的叫做“捕風者”。說到底,搞情報的人都是一群與風打交道的人,只是不同的部門,打交道的方式不同而已。

我的兩位神秘鄉黨,其中一位是當時701的一號首長,姓安,人們當面都喊他安院長,背後則稱安老闆;另一位是行動局的一名資深諜報人員,姓呂,早年曾在南京從事過我黨地下工作,人稱“老地瓜”,就是老地下的意思。兩位都是“解放牌”的革命人物,年屆花甲,在701算得上是碩果僅存者。在以後的時間裡,我與兩位鄉黨關係漸深,使我有機會慢慢地演變成701的特殊客人,可以上山去“走一趟”。

山叫五指山,顧名思義,可以想見山的大致構造,就像五個手指一樣伸長在大地上,自然有四條山溝。第一條山溝離縣城最近,大約只有二三公里山路,出得山來,就是該縣城關鎮,是個依山傍水的小山城。這一條山溝也是最寬敞的,701的家屬院就建在此,院子裡有醫院、學校、商店、餐館、招待所、運動場地等,幾乎是一個小社會,裡面的人員也是相對比較繁雜的,進出也不難。我後來因為要寫這本書,經常來採訪,一來往往要在招待所住上幾天,幾次下來,這裡很多人都認識我,因為我老戴墨鏡(我自23歲起,右眼被一種叫強光敏感症的病糾纏不休,在正常的白熾燈光下都要戴墨鏡保護),人們都喊我叫墨鏡記者。

後面三條山溝是越來越狹小,就進出的難度言,也是越來越大。我曾有幸三次去過第二條山溝,第三條山溝去過兩次,而第四條,也就是最裡面的山溝,一次都沒去過。據說,那裡是破譯局的地盤,也是整個山上最秘密的地方。行動局是在第二條山溝裡的右邊,此外還有一個701培訓中心,是個副局級單位,建在山溝的左邊,兩個單位如一對翅膀一樣依山而扎,呈扇形張開,但左邊的扇形明顯要比右邊大。據說,行動局其實沒幾個人,他們的人大概都是“出門在外”的。

第三條山溝裡也有兩個單位,一個是監聽局,再一個是701機關,兩個單位的分佈不同於行動局和培訓中心,是面對面,相對而立,而是分一前一後。前者為701機關,後者為監聽局,中間地帶屬雙方共享,都是公用設施,如球場、食堂、衛生所等。

因為無鄉民進得了山,山上的一切無人糟蹋,年復一年地,現在山上樹木鬱鬱蔥蔥,鳥獸成群結隊,驅車前往,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飛禽走獸出沒。路都是盤山公路,發黑的瀝青路面,看上去挺不錯的,只是過於狹窄,彎又多,很考驗司機的手藝。據說,山體裡還有直通的隧道,可以在幾個單位之間快速來回。我第二次去監聽局時,曾提議安院長是不是可以讓我走一回隧道,老頭子看我一眼,未予理睬,好像我這個要求有點過分似的。

也許吧。

不過,說真的,在我與包括安院長在內的701人的接觸過程中,明顯感覺到,他們對我的心態是比較複雜的,表面上是害怕我接近他們,骨子裡又似乎希望我接近。很難想像,如果只有害怕,我這本書將如何完成。肯定完成不了的。

好在還有“希望”。

當然,更好在每年還有“解密日”這個特殊的日子。

我要說,作為一個特別單位,701的特別性幾乎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有些特別你簡直想都想不到。比如它一年中有個很特殊的日子,系統內部的人都管它叫“解密日”。

我們知道701人的工作是以國家安全為終極目標的,但職業本身具有的嚴格保密性卻使他們自己失去了甚至是最基本的人身自由,以致連收發一封信的自由都沒有,都要經過組織審查,審查合格方可投遞或交付本人閱讀。這就是說,若你給他們去信,主人能否看到,要取決於你在信中究竟寫些什麼,如果你的言談稍有某種嫌疑,主人便有可能無緣一睹。退一步說,即便有緣一睹,也僅僅是一睹而已,因為信看過後將由組織統一存檔保管,個人是無權留存的。再說,如果你有幸收到他們發出的信(應該說這種可能性比較小,除非你是他們直系親人),也許會奇怪他們為什麼會用複寫紙寫信。其實,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他們投出的信件組織上必須留下副本。在尚無影印裝置的年代裡,要讓一份東西生出副本,最好的辦法無疑是依靠複寫紙。更不可思議的是,在他們離開單位時,所有文字性的東西,包括他們平時記的日記,都必須上交,由單位檔案部門統一代管,直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