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服務別人和被別人服務普遍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我們的人際交往過程中,除了極端的矛盾、鬥爭關係之外,大部分情況下都呈現出服務和被服務的相互服務與相互合作關係。
思考題:假如你和一位陌生人分別被風浪吹到一座孤島,短期內將無法從此處逃生,你希望與這位陌生人建立什麼樣的關係?
1。2 每個人都是服務的客體(1)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需要是人的本能。人既有客觀需要,也有主觀需要。客觀需要是人的動物性的需要,如對食物、空氣、水、性等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主觀需要是人的社會性所表現出來的需要,如愛與尊重等。
既然需要是人的本能,除卻能夠自我滿足的部分需要之外,其他需要的滿足都離不開別人的服務,因此每個人都是服務的客體。
為了說明人是需要的客體,我們首先來學習一下人的需要理論,從這套理論中,你會發現,離開了他人的配合和社會服務,你的許多需要都無法被滿足。
按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被劃分為五個層次。
我們把馬斯洛的五個層次解譯為以下五種需要。
1.最基礎的是生理需要
當人處於生死存亡邊緣的時候,生理需要是他們的第一需要。如處於戰亂和饑荒年代的人們,逃亡、投降、逃荒等行為,都是出於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能繼續活下去的信念,是他們的最大動力。處於生存需要階段的人們會表現得較為自我和自私,這是正常的。
正常情況下,生理需要主要包括對食物、水、空氣和性的需要。在當今社會,這些生理需要的滿足,基本上離不開別人的提供。即使是不用花錢的空氣,如果遭受汙染,僅靠個人的力量也無能為力。
也許有人會說,只要有錢,什麼需要都能得到滿足。其實不然,即使你很有錢,假如別人不賣給你東西或沒有東西賣給你,你仍然難以滿足自己的需要。
2.其次是安全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是對現有生存狀態的一種保護的需要。對處於溫飽、小康、富裕階段的人們來說,確保身體和財產的安全,是他們普遍的需要。如對於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的農民來說,穩定土地承包制是他們的最大願望;對於小康和富裕階段的人們來說,保護他們的合法收益和私人財產權不受侵犯是他們的最大願望。
如果沒有來自他人和社會的保護,你的安全需要也很難得到充分滿足。試想,如果離開了政府提供的安全保障,你的人身和財產能安全嗎?
3.第三個層次是愛的需要
當自我生存和安全都不存在問題的時候,渴望組建屬於自己的家庭,並令全家人幸福,成為人們的普遍需要。由於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礎單元,所以,這也是一種基本的社會需要。
滿足愛的需要,過上幸福的家庭生活,顯然離不開配偶的配合。對於那些不會自己談戀愛的人們來說,離開別人的介紹,這件事就會變得很困難。如果沒有法律對你婚姻家庭關係的保護,你的家庭也會充滿風險。
4.第四個層次是獲得別人尊重的需要
當人們已經有了生存、安全、愛等方面的滿足感時,便會產生對獲得別人尊重的需要。能夠受到別人的尊重,足以證明自己有了良好的家庭和社會地位。為了獲得別人的尊重,人們會主動承擔起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幫助家人和社會上更多的人獲得生存、安全、幸福上的滿足。
如果別人不尊重你,你的這種需要就很難獲得滿足。
5.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每個人都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特殊的興趣和理想,只是當他不具備實現條件的時候,表現得不太明顯而已。只有當一個人已經成功地履行好自己的家庭和社會責任時,才開始回過頭來考慮自己的興趣和理想。如有的人在退休之後會周遊世界,有的人選擇去從事一些公益活動等。
即使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如果沒有別人和社會的配合與幫助,也很難得以實現。
由此可見,人的需要的滿足離不開他人和社會的服務,每個人都是服務的客體。
馬斯洛的這一理論被廣為引用,足以證明該理論的實踐價值。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和記憶,我們也可以把馬斯洛所描述的五個層次的需要合併概括為三個層次:
1。 自我生存需要
這是人生的第一個階段,也可以稱之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