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3 / 4)

小說:胡雪巖 作者:溫暖寒冬

原先的計劃是∶回湖南原籍祭祖掃墓以後,南下由廣東至福建,自廈門坐特派的南洋兵艦到上海,再轉江寧接任。這是為了一履舊日百戰立功之地,同時還有『南洋大臣』巡海之意。不想一到湘陰,有奉旨查復李瀚章縱容劣員一案,前後耽誤了十一天,不能不走捷徑,在年前趕到江寧接任。

『既然如此,小爺叔你回杭州過年吧。』古應春說∶『過了年,我陪小爺叔專程到南京去一趟。』也只好這樣子。不過,七姐的病,我實在不放心。『』不要緊的。人是醒過來了,只要慢慢調養,逐漸會好的。醫生說∶中風這種病,全靠調理。將來總歸帶病延年了。『胡雪巖跟七姑奶奶情如兄妹,看她人雖醒了,卻還不能說話;不過人是認得的,一見雙淚交流,嘴唇翕動,不知多少有苦難言,胡雪巖忍不住也掉眼淚。

『小爺叔,小爺叔,千萬不要如此。』古應春勸道∶『這樣子反讓病人心裡難過。』

胡雪巖點點頭,抹掉眼淚,強作歡顏,坐在病榻前向七姑奶奶說道∶『七姐,年底下事情太多,我不能不走。你慢慢調養,我記得你的八字上,說你四十四歲有一關,來勢雖兇,兇而不險,過了這一關,壽至七十八。今年年內春,算壬午年,你正好四十四;你這一關應過了,明年秋天,老太太等你來吃壽酒。』七姑奶奶口不能言,卻聽得懂,只在枕上擺頭,表示會意。

『還有句,七姐,那種荒唐事情,偶爾一回,以後決不會再做了。』

七姑奶奶致疾之由,便是由於氣惱胡雪巖的荒唐,所以這句對她是最好的安慰,居然含著淚笑了。

離了病榻,打點回鄉;當天晚上,古應春為胡雪巖餞行,只為七姑奶奶在病中,所以在家由廚娘備了幾味精緻的餚饌,也不邀陪客,只是兩人對酌。

在餐桌上,採運局的司事送來了一封信,是左宗棠自湘陰所發,告訴胡雪巖因為奉旨赴武昌辦案,原來的行程取消;武昌事畢,經赴江寧,約胡雪巖燈節以後,在江寧相會。

此外又託胡雪巖查一件事,說是『江蘇司關厘局,及鄂湘皖西為督銷局,每月均有專撥之餉,其細數如何,乞為密訪見示。』胡雪巖看完信,沉吟了好一會說∶『我看,左大人對李合肥要動手了。

『喔,小爺叔看出苗頭來了?』古應春問道∶『怎麼樣動手法?』

『這還言之過早。而且動手也要看機會,不過左大人現在已經有這個意思了。』

原來李鴻章的淮軍有好些部隊,駐紮在江蘇,湘淮軍都是子弟兵,先命使將,後招募;募兵成營,即以統率將官之名命名,吳長慶所部名『慶字營』,有一營在江蘇∶『劉六麻子』劉銘傳雖已挾其宦囊,在合肥原籍構築『大潛山房』,飲酒賦詩,大過儒將的,但『銘字營』的番號依舊,不過由李鴻拿他們一分為二,一部分由記名提督劉盛休統帶,駐山東張秋一帶,防守運河要口;一部分交福建提督唐定奎率領,駐防江蘇、靖江兩縣,另有銘字先鋒馬隊之營,駐紮江蘇宿遷,主要的任務,亦是防運河沿岸一帶有警,可以迅速赴援。

李鴻章的淮軍中,亦有原為湘軍的將領,此人名叫郭松林,他的舊部名為『武毅軍』,有十營為江防軍,亦駐江陰、靖江境內,有五營為海防軍,駐紮上海、寶山兩縣境內。這些部隊,都由江蘇發餉。所謂『司關厘局』,司指藩司,關指海關,厘指厘金,局指捐局、稅局以及淮鹽督銷局。

兩淮出鹽,鹽課收入為兩江一大財源。但上江安徽、下江江蘇兩省的人吃不完兩淮的鹽,所以淮鹽有指定的銷售地區,稱為『引局』;分佈在鄂、湘、西、皖四個省分,西非山西而是江西。這四省都有淮鹽督銷局,收入亦歸兩江。『也不回杭州查,也不叫採運局去辦,我有個極方便的法子。叫老宓寫信到各處問一問,就差不多了。』胡雪巖口中的『老宓』,名叫宓本常,寧波人。他是阜豐雪記滬莊的檔手;滬莊是阜豐總號,由他分函各地阜豐聯號一查『司關厘局』近幾個月匯款到淮軍後路糧臺的數目,每個月的負擔,大致就可以算出來了,確是個很方便的辦法。『不過』,古應春說∶『既然左大人是要攻李合肥,這件事就要穩秘,這樣子做法,會不會有風聲傳出去?』『有啥風聲傳出去?』胡雪巖說∶『譬如,你是南昌阜豐的檔手,我問你江西淮鹽督銷局每個月匯到江寧淮軍後路糧臺的款子有多少?你怎麼會想到這是左大人要查了有作用的?』『不錯,不錯。我是知道了有這麼件事,才會顧慮,不知道,我做夢也想不到的。不過,小爺叔,既然各處都是匯到江寧,那又何必費事,只要江寧阜豐查一查,總帳不就出來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