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只要秉公辦理,就必有退步。」這話說得太好了。不過,你所說的「成效」也很要緊;國家原有上千萬的銀子,經常封存內庫,就為的是供大征伐之用。這筆鉅款,為賽尚阿之流的那班旗下大爺揮霍一空;所以「皇帝不差餓兵」那句俗語,不適用了!如今朝廷不但差的是餓兵,要各省自己籌餉;而且要協解「京餉」。如果說,我們辦得有成效的稅捐,不準再辦;那好,請朝廷照數指撥一筆的款好了。』這番話說到盡頭了;胡雪巖對左宗棠的處境、想法、因應之道亦由這番話中有了更深的瞭解。只要不是傷天害理,任何籌餉的辦法,都可以得到他的同意。
胡雪巖在左宗棠行轅中盤桓了兩天,才回杭州。歸來的這番風光,與去時大不相同;左宗棠派親兵小隊護送,自不在話下,最使他驚異的是,到了武林門外,發現有一班很體面的人在迎接,一大半是杭州的紳幹,包括張秀才在內;其餘的都穿了官服,胡雪巖卻一個都不認識。此外,還有一頂綠呢大轎,放在城門洞裡;更不知作何用處?胡雪巖頗為困惑,『是接我的嗎?』他問何都司。
不用何都司回答,看到劉不才和小張;胡雪巖知道接自己是不錯的了。果然,小張笑容滿面地奔了上來。一把拉住馬頭上的嚼環,高聲說道∶『這裡前天晚上就得訊息了!盼望大駕真如火旱之望雲霓!』是何訊息?盼望他回來又為何如此殷切?胡雪巖正待動問,卻不待他開口;首先是一名武巡捕在馬前打躬,同時說道∶『請胡大人下馬,換大轎吧!』
『是這樣的,』小張趕緊代為解釋,『這是蔣方伯派來的差官;綠呢大轎是蔣方伯自己用的,特為來伺候。』『是!』那名武巡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