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出一張處方來,交與曾國藩。曾國藩接過處方,問:“弟子還想冒昧請教仙師,眼下天氣炎熱,萬物焦燥,弟子更是五內沸騰,如坐蒸籠,為何今日在仙師處,總覺有涼風吹拂而不熱呢?”

“大爺所問,一字可回答。”道人套上筆筒,說,“乃靜耳。老子說:‘清靜天下正。’南華真人發揮得更詳盡:‘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世間凡夫俗子,為名,為利,為妻室,為子孫,心如何靜得下來?外感熱浪,內遭心煩,故燥熱難耐。大爺或許憂國憂民,畏讒懼譏,或許心有不解之結,肩有未卸之任,也不能靜下來,故有如坐蒸籠之感。切脈時,貧道以己心之靜感染了大爺,故大爺覺得有涼風吹拂而不熱。” 。。

第一章 進軍皖中(7)

“多謝仙師指點,弟子受益匪淺。”曾國藩說。心裡嘆道:真是慚愧!過去跟鏡海師研習靜字之妙,自認已得閫奧,其實連門檻都沒入。到底方外人,排除了俗念,功夫才能到家。

道人微笑著說:“還是我方才說的兩句話,岐黃可醫身病,黃老可醫心病。有的身病起源於心病,故還得治本才能奏效。大爺回去後,多讀幾遍《道德經》和《南華經》,深思反省,再益以所開的處方,自然身病心病都可去掉。”

曾國藩又鞠一躬,發自內心地說:“多謝了!”

醜道人說:“時候不早了,大爺兄弟也請回家,貧道今日和大爺兄弟一起離開碧雲觀,回廬山黃葉觀去,從此採藥煉丹,不復與世人交往矣。”

說罷,和曾國藩兄弟走出碧雲觀,稽首告別,飄然北去。曾國藩望著遠去的道人,又一次覺得那灑脫的步伐也似曾見過。

二 曾國藩細細地品味《道德經》《南華經》,終於大徹大悟

曾國藩回到荷葉塘,關起門來,一遍又一遍,反反覆覆地讀著醜道人所送的《道德經》。果然如道人所言,此時重讀它,似覺字字在心,句句入理,與過去所讀時竟大不相同。

曾國藩早在雁門師手裡就讀過《道德經》。這部僅只五千言的道家經典,他從小便能夠倒背如流。進翰林院後,在鏡海師的指點下,他再次下工夫鑽研過它。這是一部處處充滿著哲理智慧的著作,它曾給予曾國藩以極大的教益。類似於“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等格言,他篤信之,謹奉之,而對於該書退讓、柔弱、不敢為天下先的主旨,仕途順遂的紅翰林則不能接受。那時的曾國藩一心一意信仰孔孟學說,要以儒家思想來入世拯世。對自身的修養,他遵奉的是“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對社會,他遵奉的是“以天下為己任”。也正是靠的這種持身謹嚴,奮發向上,關心國事,留意民情,使得他贏得了君王和同僚的信賴,在官場上春風得意,扶搖直上。咸豐二年間,正處於順利向上攀援的禮部侍郎,堅決地相信“治亂世須用重典”的古訓以及從嚴治軍的必要性,遂由孔孟儒家弟子一變而轉為申韓法家之徒。他認為自己奉皇上之命辦團練,名正言順,只要己身端正,就可以正壓邪,什麼事都能辦得好。誰知大謬不然!這位金馬門裡的才子、六部堂官中的幹吏,在嚴酷的現實中處處碰壁,事事不順。

這一年多來,他曾無數次痛苦地回想過出山五年間的往事。他始終不能明白:為什麼自己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卻不能見容於湘贛官場?為什麼對皇上忠心耿耿,卻招來###重臣的嫉恨,甚至連皇上本人也不能完全放心?為什麼處處遵循國法、事事秉公辦理,實際上卻常常行不通?他心裡充滿著委屈,心情鬱結不解,日積月累,終於釀成大病。

這一年裡,他又從頭至尾讀了《左傳》《史記》《漢書》《資治通鑑》,希望從這些史學名著中窺測前人處世行事的訣竅,從中獲取借鑑。但這些前史並沒有給予他解開鬱結的鑰匙,反而使他更痛苦不堪:前人循法度而動成就輝煌,偏偏我曾國藩就不能成功!

他也想到了老莊,甚至還想到了禪學空門。但是他,一個以捍衛孔孟名教為職志的朝廷重臣,一個以平叛中興為目標的三軍統帥,能從老莊消極遁世的學說中求得解脫嗎?不,這對他來說,是絕對不可能的。 。 想看書來

第一章 進軍皖中(8)

這些日子,在實實在在的民事軍旅中親身體驗了許多次成功與失敗的幫辦團練大臣,透過細細地品味、慢慢地咀嚼,終於探得了這部道家經典的奧秘。這部貌似出世的書,其實全是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