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難理解的。對於一部作品,研究者發表了一些偏頗的意見,或者有一些不同的評價,這是很自然的事。這些都還屬於人民內部的爭論或討論。十年動亂期間,情形就根本不同了。江青、林彪反革命陰謀集團欲置老舍於死地,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在這樣的背景下,《貓城記》徹底地遭了厄運。它被毫無根據地宣判為“媚敵賣國的反動小說”,老舍本人也遭到同樣的誣陷。(注:1969年12月12日《北京日報》。)
今天,人們希望重新評價《貓城記》,對它的得失做出全面的、恰當的分析,正是勢所必然。
激憤的救亡的呼喊
《貓城記》的故事是這樣的:開頭敘述“我”與“自幼同學的好友”乘飛機到火星去旅行。當他們飛進火星的氣圈時,飛機“出險”,墜毀於火星之上,機骸零落,朋友身亡,“我”倖免於難。以下敘述“我”在貓城的歷險經過。“我”舉目四顧,惟見灰霧彌天,驚恐之下,遇貓人,被擄於暗室,不久獲得解脫,被貓人奉為“神明”,享受優厚待遇,“我”因而得以遍觀貓城的一切。故事的結局是貓人被“矮人”滅絕,“我”於半年後遇法國探險飛機,遂隨機返回故國。
作品以“我”在貓城的奇特的遭遇以及由於這些奇特遭遇而生出的感觸為線索,廣泛地描摹了貓人的生活、習俗、政治制度、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形。這當然不過是一種假託。不難看出,貓城實為舊中國的象徵,而貓人則為中國人的變形。作品以幻想的形式出之,相當廣泛而深刻地暴露了國民黨新軍閥統治下的黑暗,以及由於這種統治造成的群眾的愚昧、麻木、苟且偷安的精神狀態。特別是對於國民黨新軍閥在日本帝國主義瘋狂侵略面前妥協誤國的行徑,給予了無情的鞭撻。
老舍寫作《貓城記》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佔領了我國東北三省,並虎視眈眈,妄圖一舉南下吞併中國。中華民族面臨著滅亡的危險。《貓城記》中轟響著作家激憤的救亡的呼喊。
“矮人”以極野蠻的方式侵入了貓國,而貓國從最高統治者到一般官僚、政客,仍處於麻木和苟安的境地中。“外國人打進來了!”這是一個可怕的情勢,大蠍邀集他的同僚商討對策。結果竟然是無動於衷,“老年的人沒有任何表示,眼睛好象省察著自己的內心。中年的有一位剛要點頭,一看到別人,趕快改為仰頭看天”。最後大蠍提議“點幾個妓女陪陪”,人們這才“全活過來”,“政事”也就在這種恬嬉之中不了了之。外務部部長國難當前,卻忙著給兒子娶媳婦,對於“矮人”入侵,除了空言抗議別無他法。外務部大門四開,只地上“堆著一些大石板,石板上都刻著抗議”。“所謂外交者……就是無論發生了什麼事便送去一塊‘抗議’,外交官便是抗議專家。”此外,最高的國策就是逃跑了,“遷都!遷都!皇上搬家!”這就造成了一種奇特的局面:“一個軍隊,沒有馬鳴,沒有旗幟,沒有刀槍,沒有行列,只在一片熱沙上奔跑著無數裸體貓人,個個似因驚懼而近於發狂,拼命的急奔,好似嚇狂了的一群,一地,一世界野人。”“矮人”逼進貓城,情形又一變,正在狂逃的大蠍一般人轉而趨進“矮人”,這是因為“誰先到誰能先把京城交給敵人,以後自不愁沒有官作”。
誰都知道,這樣的故事,雖屬象徵,卻絕非虛構。作家明顯地取材於“九一八”事變之後國內發生的實事。作家也不是單以暴露這些醜行為快事,而是懷著一種難言的悲憤心情的。作家借“我”的感觸,這樣訴說自己感情上的痛楚:“亡國不是悲劇的舒解苦悶,亡國不是詩人的正義之擬喻,它是事實,是鐵樣的歷史,怎能純以一些帶感情的話解說事實呢!我不是讀著一本書,我是聽著滅亡的足音!”
《貓城記》展示的是貓國滅絕的過程。“矮人”的打進,暴露了貓國的一切腐敗的徵象,其實這種“惡疾”是早就潛藏於這個國家的內部的。這種不治之症的病因可以有許多方面,國際帝國主義的侵略、掠奪,中國的日益殖民地化,反動統治階級的專橫和腐朽,等等。應該說,作者還不能對這些現象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分析和綜合,但他看到了這些現象,並試圖以藝術的手法概括在作品中。作者以“迷葉”傳入中國,成為國食,最後終被“迷葉”毒害的故事,展開了中國日益衰弱、日益被帝國主義欺凌的過程。“迷葉”,實為鴉片的代名詞。鴉片傳入中國,是帝國主義實施經濟侵略的結果。“迷葉”在《貓城記》中,做為情節線索之一貫穿全書帶有多種象徵意義。它最初被傳入中國是做為一種麻醉品被人們享用,雖一度禁止,但因為皇后都吃上了癮,終於禁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