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部分(1 / 4)

小說:文娛救世主 作者:插翅難飛

讓杜雅爾丹版本的《藝術家》,雖然也有一些“薪盡火傳”的意思,但要論立意高遠,肯定是不如顧誠魔改之後的版本的。這也是老派藝術家的短板,因為他們不瞭解新事物,也就很難分析“在新事物的衝擊下,舊藝術形態殘存的比較優勢”這個問題。

顧誠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再度拔高的,目的也是奔著奧斯卡獎去的。

對於演員的選角,他也沒有任何要求,只是委婉地說,如果可以給權寶雅一個角色,那就最好。

李桉一開始自然是不太願意這麼幹的。畢竟權寶雅雖然演過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資歷實在是太淺了,學歷也不夠科班。後來雖然上了三年音樂演藝類的大學,系統惡補了一番,但這年頭電影類名校的優秀學生還少麼?而這種要衝擊奧斯卡獎的電影,又怎麼是小角色可以撐起來的。

然而後來經過一番細細揣摩,李桉也不得不承認,《藝術家》這部片子的設計,還真挺適合給權寶雅一個角色的。

首先,這是一部默片,而眼下已經快2010年代了,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演過默片的專業演員,至少都是七十多年前的人,早就老死了。

所以,這個地球上,沒有人對演默片是專業的,所有名演員都得從老片子上反覆看反覆學,並且啃前人的著作。換句話說,所有人在這方面都被拉回了同一個起跑線,而此時一張白紙形態的女演員,顯然是有一些優勢的。

其次,默片因為沒有臺詞,所以需要演員的表情儘量浮誇一些,用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去傳達藝術效果——如果沒看過默片,沒什麼概念的,大概可以回憶一下米國老動畫片《貓和老鼠》,那玩意兒上,湯姆和傑瑞的戲幾乎都是沒臺詞的,只有配樂,可以視作默片(大狗副警長的戲不算,那個是有臺詞的)

而國人乃至米國、扶桑的藝術家,對東夷演員平素最大的抨擊,就是“表情浮誇、表演做作”——這個其實跟東夷語本身同音異議詞太多、語言表意濃度不足有關係,所以東夷人平時說話不得不和含了一口熱水、隨時會被燙死那樣語氣浮誇。以至於到了演電影的時候,那幾十年來積累的壞習慣也改不掉。

但是,一旦到了默片模式,表情和肢體語言浮誇、做作,就從一個劣勢變成優勢了——夷語的表意濃度卻是渣渣,但總比默片的沒有語言要好。

最後,片中的女主角佩姬,一開始在落魄狀態下,只是一個舞姬,因為跳舞跳的好才偶然被喬治發掘,演了個女配角起家。而權寶雅的舞技早已是亞洲天后的級別,這方面簡直就是量身定做的。

本來毫無機會的權寶雅,卻因為誰都沒拍過默片、大家都是一張白紙;默片需要東夷式的浮誇表情、肢體語言;乃至女主角必須能歌善舞……這麼三個因素一加成,看上去倒是頗為合用。

李桉最終選擇了接受顧誠的推薦。

純粹是站在藝術的角度上考量,而不是因為投資人的壓迫。

這部片子最終在09年年初開拍,當年就拍完了。因為是黑白膠片拍攝的默片,也不存在什麼繁冗的後期製作,稍微剪輯一番就能上映,連複雜的配音工作都不需要,就一條背景音樂的音軌從頭通到尾。

權寶雅的造型被進行了修飾,透過化妝使之看上去像是一個明治時代就移民了米國的扶桑n代混血兒,以便契合1930年代的米國社會——那個年代連排華都還沒過去呢,在米國的華夏人和東夷人毫無地位可言,也就融入代數多一些的扶桑移民混血後裔,才有可能混進好萊塢白人圈子。

顧誠因為不想演外族人,最終沒有參演,只以編劇身份跟完了這部片子。大部分工作都是李桉處理的,他並沒有花太多精力。

拍完之後,他關照調整了一下上映期,確保拿去當年的柏林電影節上首映展出,以滿足歐洲三大電影節的精神潔癖要求。而後再拿去2010年2月的奧斯卡參賽。

……

拍完《藝術家》之後,攢夠了電影經驗的顧誠,總算準備來花點兒業餘時間,弄一部他人生唯一的“自編自導自演”電影。

他選中的劇本,是從好萊塢買來的《在雲端》。這部片子的劇本成文很早,如果不是被顧誠買下,09年就已經該被派拉蒙公司給拍了。如今因為顧誠的截胡,才拖延了下來。

這是一部講述社交網路對人際交往和人力資源工作影響的電影——在米國,原本有很多專門的人力資源公司,類似於國內的獵頭公司,專門負責幫大企業提供招人和炒人的外包業務——跟國內獵頭的唯一區別,只在於米國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