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葉志超和衛汝貴之流。牙山敵眾我寡,守不住是正常;平壤敵強我弱,守不住也情有可原。但是,勝有勝法,敗也有敗法,即使是撤退,也要有撤退的章法,這葉志超和衛汝貴之流,對平壤潰退的嚴重後果是負有全責的。這次無組織的撤退,導致清軍死亡一千五百多人,被俘六百多人,平壤城外,屍首狼藉,近五個營的兵力被白白葬送(詳見前文)。
這種災難性、無組織的大撤退,在1937年的南京保衛戰中再次發生,總指揮是立下軍令狀的某唐將軍。平壤失利後,葉志超被械送京師,定斬監候;衛汝貴則因縱兵搶掠被斬決,算是罪有應得。更可笑的是,衛汝貴聽從其妻“善自為計,勿當前敵”的婦誡,遇敵則逃,被日本人傳為笑柄,並作為教材警戒國人。
在陸路戰場上,雖然清軍是一路潰退,但也有可歌可泣的英雄將士,譬如平壤城頭朝服戰死的回族將領左寶貴,白髮將軍宋慶,守衛旅順的將領徐邦道和英勇頑強的淮軍將領聶士成、馬玉昆等,那都是英雄好漢,中華的好兒郎。
比陸軍更為壯烈的,是那些海軍的將士們。據查,北洋艦隊14名管帶中,致遠管帶鄧世昌、經遠管帶林永升、超勇管帶黃建勳和揚威管帶林履中,均在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