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綱。羅大綱當時和天地會的同事張嘉祥(後改名為張國樑)一起來投拜上帝會,但張嘉祥卻因拜上帝會只尊崇上帝,指斥他神而最後掉頭而去,投向了清軍的懷抱,並在圍困天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一日造反,終身為賊。對於這時的洪秀全等人來說,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拜上帝會的信徒會眾們向金田村團營的途中,屢次和地方團練發生激烈衝突,影響越來越大,加上聚集在金田的會眾日益增多,上萬人的吃飯問題要解決,拜上帝會的勢力必然要向外擴張。

於是,楊秀清就派出數千人馬向思旺墟駐紮的清軍開戰,一舉端掉這個潛在的威脅,並乘機把洪秀全從平南迎回了金田。地方上的清軍和壯勇團練聞訊後紛紛殺向金田,意圖剿滅革命的火種。但他們當時還不知道太平軍的厲害,一下就被殺得落花流水,兵翻馬仰,連清將伊克坦布也喪了命。

這一仗打得痛快淋漓,於是在洪秀全的生日那一天(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自稱天王,宣佈建立“太平天國”。只可惜金田村太小,裝不下整個天國,加上會眾越來越多,清軍圍剿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拜上帝會的會眾(後面改稱太平軍)在建“天國”後的第三天,殺出金田村,從此一去而不復返,終於將革命的大幕隆重拉開了。

早期的太平軍講紀律,戰鬥力強,組織嚴密,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各置伍長、兩司馬、卒長、旅帥、師帥、軍帥;軍帥之上為監軍、總制、將軍、指揮、檢點、丞相、主將、軍師。(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離開金田村後,太平軍數萬人的糧食供應很成問題,由此也放棄了佔領的第一個據點江口圩,西向轉移到武宣東鄉。在此,洪秀全對外號稱天王,並分封五軍主將(後來分封五王的基礎)。洪秀全稱“天王”後,雖有小勝,但圍剿的清軍也越來越多,並開始採取“坐戰之法”,圍困太平軍。此種戰法後來被曾國藩等人發展成為“長圍坐戰法”,成為湘軍的主要戰法之一。

坐吃山空,太平軍只得又從東鄉突圍,直趨象州,7月份又奔往桂平的新墟,在這裡遇到清將向榮、周天爵等人的攔截,加上欽差大臣賽尚阿的生力軍殺到,太平軍死傷無數,縱然有楊秀清、蕭朝貴三次倒地下凡,以“天父”、“天兄”助戰來鼓勵大家,但最終還是被殺得大敗,突圍而走。

9月,太平軍攻克永安州(今蒙城縣),這是太平軍攻克的第一個“大城市”,此時的太平軍已有近四萬之眾。在這裡,太平軍滯留了半年多,以進行政權建設。洪秀全論功行賞,下詔封五王: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四王“俱受東王節制”。這種準二元的王制裡,洪秀全類似於虛君(精神領袖),而實權掌握在東王楊秀清手裡。

小小永安城,一下來了一個天王、五個王爺,真是不得了。當時的洪秀全虛歲不過四十,楊秀清剛滿三十,石達開大概二十歲出頭,也是極品。至於東南西北四王各管四方,加上個天上的翼王,這種理想化的封王,很難說是天國的宗教特色,還是洪秀全說書看多了。

在永安州半年多的相持中,清軍使用圍困之法,斷了太平軍的餉道,太平軍糧食吃盡,只得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晚再次突圍。在突圍中,太平軍大敗追兵,殺掉清軍四個總兵並導致上千清軍傷亡,一時士氣大振,便順勢殺奔桂林。

古代兵書說,“哀兵莫追,流寇難防”,自古流寇的作戰方式,往往是穿空鑽隙,飄忽不定,陡然疾風暴雨,此時官軍倘若要正面攔截,往往會被踏得粉身碎骨。官軍與其上前擼老虎鬍鬚,倒不如尾隨其後,既可縱兵大掠,歸罪於叛軍;又可尾隨收復叛軍之棄地,向朝廷邀功請賞,如此好事,官軍當然樂此不疲。

大部隊到達桂林之前,楊秀清設下一計,先派出小股太平軍穿上繳獲的清軍號衣,試圖騙開桂林城,可惜清將向榮先到一步,沒能成功。太平軍圍攻桂林一個多月未果,只好主動撤圍繼續北上,攻克全州並血洗該城。

隨後,太平軍衝進湖南向永州進發。由於一時大意,太平軍在蓑衣渡被湘軍###江忠源殺得血流成河,五萬多人被殺得剩下不滿萬人,南王馮雲山也在此役被擊中肚子,腸子外流,沒過幾天就掛了。

馮雲山的死對太平天國和洪秀全都是極大的損失。馮雲山是拜上帝會的主要組織者,也是洪秀全的主要支持者,同時,他還是太平天國上層領導的重要協調人,如果他能多活幾年,或許就不會發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