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3 / 4)

沒有再逃下去——當場戰死。

經過幾次海戰,日方不費吹灰之力,擊沉船隻一百五十餘艘,朝鮮海軍被徹底摧毀。

朝軍完了,明朝水師人數很少,日軍就此控制了制海權,十二萬大軍水陸並進,撲向那個看似唾手可得的目標——王京。

鎮守王京的將領,是麻貴,他已經調集了所有能夠抽調的兵力,共計七千八百四十三人。

對於這個數字,麻貴是很有些想法的,所以他連夜派人找到了直屬領導,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邢玠,請求放棄王京後撤。

邢玠的答覆很簡單:不行。

既然領導說不行,那就只有死磕了。畢竟楊元的例子擺在前面,自己可以殺楊元,邢玠就能殺自己。

但手下就這麼點人,全帶出去死拼,拼未必有效果,死倒是肯定的。琢磨來琢磨去,麻貴決定:打埋伏。

經過仔細籌劃,埋伏的地點設在王京附近的稷山,此地不但地勢險要,而且叢林眾多,藏個幾千人不成問題。

九月六日夜,麻貴親自選派兩千精兵,深夜出城,前往稷山設伏。

他很清楚,這已是他的全部家底,如伏擊不能成功,待日軍前來,就只能成仁了。

生死成敗,一切都在冥冥之中。

九月七日,日軍先鋒部隊一萬兩千人到達稷山。

在日軍指揮官看來,眼前形勢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十幾萬大軍對幾千人,無論如何是贏定了。

上級領導的樂觀也感染了廣大日軍,他們紛紛表示,在進入王京時,要全心全意地燒殺搶掠,絕不辜負此行。在這種情緒的指導下,日軍各部隊奮勇爭先,力求先搶,軍隊的佇列極其混亂。

這正是明軍所期待的。

拂曉,日軍進入伏擊圈,明軍指揮,副總兵解生髮動了攻擊。

沒有思想準備的日軍頓時大亂,明軍又極狡猾,他們並沒有立即衝出來肉搏,而是躲在叢林中發射火槍火炮,所以雖然殺聲震天,人卻是一個皆無。捱了打又找不著主,日軍越發慌亂。

第三軍軍長黑田長政聞訊,當即帶領三千人前來支援,可慌亂之間毫無作用,自己的軍隊反而被敗退的前軍衝亂,只得落荒而逃。

眼看時機成熟,解生隨即下令發動總攻,兩千明軍全線出擊,奮勇追擊日軍。

這是日軍的又一次崩潰,簡單說來,是兩千明軍追擊一萬五千日軍,且窮追不捨。這一景象給日軍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在相關的日本史料中,留下這樣的記載:稷山之戰,明軍投入了四萬大軍,佈滿山林,不見首尾(遍山盈野)。

只有鬼才知道,那多餘的三萬八千人,是從哪裡尋來的。

就這樣,日軍大隊被兩千明軍追著跑,損失極為慘重,追趕鴨子的遊戲一直進行到下午四點,直到日軍右路軍主力到達,才告結束。

此戰,日軍大敗,陣亡八百餘人,傷者不計其數,史稱“稷山大捷”。

這是極為關鍵的一戰,雖然日軍仍佔有絕對優勢,但麻貴的冒險迷惑了對手。幾乎所有的日軍指揮官都認定,在王京等待著他們的,是一個更大的陷阱。

於是他們停下了腳步。

這是一個極為錯誤的軍事判斷,此後,他們再也未能前進一步。

虛張聲勢的麻貴贏得了時間,而不許後退的邢玠也沒有讓他失望。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他已完成了部署,並抽調兩萬餘人進入朝鮮作戰,加上之前陸續趕到的部隊,此時在朝明軍的數量,已經達到五萬。

錯失良機的日軍這才恍然大悟,但已於事無補,隨即全軍撤退,龜縮至南部沿海釜山一帶,離下海只差一步。

戰爭的主動權再次回到明軍的手中,麻貴知道,該輪到自己了。

為了讓日軍毫無顧慮,放心大膽地下海,麻貴制定了一個全新的作戰計劃。

四萬明軍隨即分為如下三路:

左路軍,統帥李如梅,楊鎬,一萬六千人,進軍忠州。

中路軍,統帥高策,一萬一千人,進軍宜寧。

右路軍,由麻貴親率,一萬四千人,進軍安東。

此外,朝軍一萬餘人,進軍全州。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陣型,因為各路大軍的進軍方向,正是日軍的集結地,而他們,將面對各自不同的敵人。

中路軍的前方,是泗川,這裡駐紮的,是日軍島津義弘部。

朝軍的前方,是順天,呆在此地的,是日軍小西行長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