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解釋一下,他們談論的湯武等人都是商代的著名人物,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這段話用我的語言來翻譯,大概是這個樣子。
“世上沒有敢造反的人嗎?!”
“有造反的人也需要一個得力的幫手。”——此處意思是你李士實沒有什麼能力。
“有人敢造反,就一定會有得力的幫手!”
“即使你有得力的幫手,但國家一定會有忠臣!”
大意翻譯完畢,換到今天,這樣說話的人應該被拉出去修理一頓。
宴會的氣氛突然變得緊張起來,雙方都不發一言,以沉默互相對抗。
此時,孫燧突然站了起來,對朱宸濠的熱情款待道謝。
大家都如釋重負,王守仁趁機提出道別,這場劍拔弩張的宴會就此結束。
朱宸濠本想借著這次宴會摸摸王守仁的底,他基本達到了目的。
而王守仁和孫燧卻在宴會上感受到了濃厚的殺意,他們已經感到,反叛的刀鋒正向他們不斷迫近。
之後環境變得更為惡劣,來歷不明的人開始在街頭成群結隊地出現,拿著刀劍招搖過市,地方官員都睜一眼閉一眼,誰也不去管。王守仁和孫燧則成為了重點保護物件,他們的住所周圍整天都有朱宸濠的人嚴密監視。
就在這日漸恐怖的環境中,王守仁終於等到了他要的東西。
不久之前的那封神秘的信,朝廷內的接收人並不是內閣,而是兵部尚書王瓊。
在信中,王守仁向自己的老上級只要了一樣東西——旗牌。
旗牌是明代的一種制度規定,這裡就不多說了,我們只介紹一下它的作用——調兵。
王守仁之前征討土匪時曾經拿過旗牌,之後又還了回去,也算是有借有還,但這不是王守仁的品德好,其實他老兄不想還,可是又不得不還。
因為明代的朝廷絕不允許地方擁有軍事力量,所有的軍隊都要統一聽從國家中央指揮。
但眼下這個環境,寧王造反只是個時間問題罷了,一旦事發,沒有準備,大家只能一起完蛋。
所以王瓊破例給了王守仁使用旗牌的權力,寧王實在太可怕了,寵臣中有人,內閣中也有人,朝中大臣很多都收過他的錢。而王守仁和孫燧什麼都沒有。
這是我唯一能提供的幫助,剩下的一切只能靠你自己。
得到許可,拿了旗牌的王守仁十分高興,他興奮地跑去找孫燧。
可當他來到巡撫衙門時,告訴孫燧這個訊息時,他的這位同鄉不但沒有絲毫喜悅,反而端正地整理了身上的官服,說出了一句王守仁做夢也想不到的話:
“你還是離開這裡吧。”
王守仁呆住了,他正想說點什麼,孫燧卻擺了擺手,說出了他必須離去的緣由。
“那樣東西(旗牌)現在還沒用。”
王守仁恍然大悟。
他們不過是兩個小小的巡撫,對方卻是藩王,總不能自己先動手吧,所以現在這玩意還不能用。
現在不能用,那什麼時候能用呢?
很簡單,寧王謀反的時候就能用了。
謀反不是搭臺唱戲,到了那個時候,不肯屈服的孫燧必定是第一個被害者。
王守仁徹底明白了,孫燧的意思是,他將在這裡留守,直到寧王殺掉他為止。
而在他死去的那一天,才是可以使用旗牌的時候,逃出生天的王守仁將拿起這件工具,起兵反抗,平定叛亂。
孫燧抱著必死的信念,把生的希望留給了王守仁,因為他相信王守仁一定能夠完成平叛的重任。
他所要做的只是從容赴死。
“那你和我一起走吧。”這似乎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我是國家委派的江西巡撫,這裡就是我的職責所在,死也要死在這裡!”
王守仁沒有多說什麼,他理解,也尊重孫燧的這種選擇。
他整好衣冠,鄭重地向孫燧作揖行禮,然後大步離去。
對著王守仁那漸行漸遠的身影,孫燧大聲說出了他此生最後的祝願:
“伯安(王守仁字伯安),珍重!”
王守仁聽到了這句話,卻沒有回頭,因為他知道,要報答這個勇敢無畏的人,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驚變】
孫燧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幾乎就在同一時刻,朝中發生了一件事情,而這件事最終讓朱宸濠的陰謀敗露了。
寧王朱宸濠一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