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買不到考題,但天無絕人之路,有權有勢的同學們還有最後一招殺手鐧,此招一出,必定上榜——買考官。
不過,這些考官並不是出題的考官,而是改題的考官。
是的,知不知道題目並不重要,就算你交白卷,只要能搞定改題的人,就能金榜題名。
但問題是,給錢固然容易,那麼多卷子,怎麼對上號呢?
最原始的方法,是認名字,畢竟跟高考不同,考試的人就那麼多,看到名字就錄取。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從此以後,試卷開始封名,實行匿名批改。
但作弊的同學們是不會甘心失敗的,有的做記號,有的故意在考卷裡增大字型,只為對改卷的考官說一句話:我就是給錢的那個!
這幾招相當地有效,且難以禁止,送進去不少人,面對新形勢朝廷不等不靠,經過仔細鑽研,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對策。
具體方法是,所有的考卷收齊後,密封姓名,不直接交給考官,而是轉給一個特別的人。
這個人並非官員,他收到考卷後,只幹一件事——抄。
所有的考卷,都由他重新抄寫,然後送給考官批改,全程由人監督。
這招實在是狠,因為所有的考卷,是統一筆跡,統一形式,考官根本無從判斷,且毫不影響考試成績,可謂萬無一失。
綜上所述,作弊與反作弊的鬥爭是長期的,艱苦的,沒有盡頭的,同學們為了前途,雖屢戰屢敗,但屢敗屢戰,到明代,鬥爭達到了高潮。
高潮,就發生在天啟元年的浙江。
在這次科舉考試中,監考程式非常嚴密,並實行了統一抄寫制度,按說是不會有問題的。
但偏偏就出了問題。
因為有人破解了統一抄寫制度。
雖然筆跡相同,試卷相同,但這個方法,依然有漏洞,依然可以作弊。
作弊的具體方法是,考生事前與考官預定密碼,比如一首唐詩,或是幾個字,故意寫在試卷的開頭,或是結尾,這樣即使格式與字跡改變,依然能夠辨別出考卷作者。
在這次考試中,有一個叫錢千秋的人,買到了密碼。
密碼是七個字——一朝平步上青雲。按照約定,他只要將這七個字,寫在每段話的末尾,就能平步青雲,金榜題名。
事情非常順利,考試結束,錢千秋錄取。
這位錢同志也相當守規矩,錄取之後,乖乖地給了錢,按說事情就該結了。
可是意外發生了。
因為這種事情,一個人是做不成的,必須是團伙作案,既然是團伙,就要分贓,既然分贓,就可能不勻,既然不勻,就可能鬧事,既然鬧事,就必定出事。
錢千秋同志的情況如上,由於賣密碼給他的那幫人分贓不勻,某些心態不好的同志就把大家都給告了,於是事情敗露,捅到了北京。
但這件事情說起來,跟錢謙益的關係似乎並不大,雖然他是考官,並沒有直接證據證實,他就是賣密碼的人,最多也就背個領導責任。
不巧的是,當時,他有一個仇人。
這個仇人的名字,叫做韓敬,而滑稽的是,他所以跟錢謙益結仇,也是因為作弊。
十年前,舉人錢謙益從家鄉出發,前往北京參加會試,而韓敬,是他同科的同學。
在考場上,他們並未相識,但考試結束時,就認識了,以一種極為有趣的方式。
跟其他人不同,在考試成績出來前,錢謙益就準備好當狀元了,因為他作弊了。
但他作弊的方式,既不是夾帶,也不是買考官,甚至不是買密碼,而是作弊中的最高技巧——買朝廷。
買考題、買考官都太小兒科了,既然橫豎要買,還不如直接買通朝廷,讓組織考試的人,給自己定個狀元,直接到位,省得麻煩。
所以在此之前,他已經透過熟人,買通了宮裡能說得上話的幾個太監,找好了主考官,考完後專門找出他的卷子,給個狀元了事。
當然,辦這種事,成本非常巨大。據說錢同志花了兩萬兩白銀,按今天的人民幣算,大致是一千二百萬。
能出得起這個價錢,還要作弊,可見作弊之誠意。
兩萬白銀,買個官也行了,錢謙益出這個價,就是奔著狀元名頭去的,但他萬沒想到,還有個比他更有誠意的。
在考試前,韓敬也很自信,因為他也出了錢,且打了包票,必中狀元。
可是卷子交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