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3 / 4)

是零。楊鶴同志的下崗日期,指日可待。

一年後,楊鶴向崇禎呈交了名單,在這份名單上,有這樣十幾個名字:

神一魁、王左桂、王嘉胤、紅狼、小紅狼、點燈子、過天星、獨頭虎……(以下略去XX字)

以上人等,全部歸降。

這些人是幹嘛地,看名字就能猜到,但這些人有什麼分量,估計你就不知道了。

在當時的起義軍中,最能打的,就是神一魁。此人具體情況不詳,但應該受過軍事訓練,作戰十分強悍,屬於帶頭大哥級人物。

王左桂、王嘉胤,如果你不知道,那不怪你。對這二位兄弟,只提幾句話就夠了:當時,在王左桂的手下,有個小頭目,叫做李自成。王嘉胤營門口站崗的,叫做張獻忠。

至於後面那幾位,就不說了,說了也沒人知道,你只要明白,他們都是當時一等一的牛人,隨便一個擺出來,都能攪得天翻地覆。

都投降了。

除這些人之外,當時陝西、甘肅境內幾乎所有的農民軍,都投降了。

他們投降的物件,就是那個一腦袋漿糊,啥也不懂,不會打仗的楊鶴。

奇蹟就這樣發生了,發生在所有人的眼前。

楊鶴不懂兵法,不熟軍事,但他有一樣別人沒有的武器——誠意。

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楊先生很有誠意地尋找叛軍,很有誠意地進行談判,很有誠意地勸說投降,最後,他的誠意得到了回報。

事實證明,農民軍之所以造反,並不是吃飽了撐的,只是因為吃不飽。現在既然朝廷肯原諒他們,給他們飯吃,自然願意投降,畢竟造反這事,要經常出差,東跑西跑風險太大。

而對於楊總督,他們也是很客氣的,很有點宋江喜迎招安的意思。

比如神一魁投降,約好地點,楊鶴開啟城門,派出群眾代表,熱烈歡迎。眾多民軍頭目大部到場,在楊總督的率領下,前往關帝廟,在關老爺面前,宣誓投降(關老爺靠得住)。

雖然此前雙方素未謀面(可能在往城下射箭時看過幾眼),但雙方都表現出了相當的熱情。特別是楊總督,獲得了民軍的一致推崇,他們趕走了楊鶴的轎伕,堅持一定要親自把他抬到總督府,並以此為榮。

一時間,西北喜訊接連,朝廷奔走相告,楊鶴跟各民軍領袖的關係也相當好,逢年過節,還互相送禮,致以節日的問候。

局面大好,大好。有效期,半年。

楊鶴同志讀過很多書,幹過許多工作,明白很多道理,但是他並不知道,從招撫的第一天開始,他就已經失敗了。

因為有一個問題,他始終沒弄明白。

正是這個問題,註定了他的悲慘結局。

這個問題是,他們為什麼要造反?

答案是:為了活下去。

怎樣才能活下去呢?

有錢,有糧食。

要說明這個問題,可以用一個三段論:

造反,是因為沒錢、沒糧食;投降,是因為有錢,有糧食。

楊鶴有錢,有糧食嗎?

沒有。

所以停止投降,繼續造反。

在招降之前,楊鶴曾經認為,只要民軍肯投降,事情就結束了,可是投降之後,他才明白,事情才剛開始。

光是神一魁的部隊,就有三萬多人,這麼多人,怎麼安置?

招來當兵,就別扯了,連自己手下那點人的軍餉都解決不了,招來這些人,喝西北風?

趕回家種地,似乎也是白扯,年年災荒,要能回家種地,誰還造反?

對於這個悖論,崇禎同志是知道的,也想了辦法。

他先找了幾萬兩銀子,安排發放。然後又從自己的私房錢(內庫)裡,拿出了十萬兩,交給楊鶴,讓他拿去花。

應該說,這一招還是很有效果的,民軍們拿到錢,確實消停了相當長的時間。

具體是多長呢?

我前面說過了,半年。

半年,把錢都花完了,自然就不投降了,該怎麼著還怎麼著,繼續反!

為了活下去。

猛人出場

崇禎四年(1631),領了半年工資後,神一魁再次反叛,西北群起響應,而且這次陣勢更大,合計有三十多萬人。

搞到這個地步,朝廷極為不滿,許多大臣紛紛上告。

楊鶴很委屈,他本來就不是武將。之所以跑來辦這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