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長安大道連狹斜 作者:恐龍王

文字訴諸筆端。王績的《古意六首》裡有這樣一首詩:“竹生大夏溪,蒼蒼富奇質。綠葉吟風勁,翠莖犯霄密……刀斧俄見尋,根株坐相失。裁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有用雖自傷,無心復招疾。不如山上草,離離保終吉。”言外之意是什麼?既希望有人賞識,建功立業,又希望身心自由,不受傷害。這樣的情緒,也恰恰是許多有識之士棄官歸隱的心結。很多人有向隱之心,但一生未能濾清塵世的煩憂,而這種進與退、得與失相互交織的矛盾心理,也恰恰反映了知識分子的天真與脆弱。

所以,隱士們面臨的最大挑戰,通常是外界的誘惑。他們需要自我解脫,最大限度地保持清心寡慾、安寧有序的生活狀態,積累更多的精神能量。

月夜,王績會在山間擺下琴來,獨奏一曲,絃動於心,孤芳自賞。隱士多是性情慈善之人,與世無爭。王績把自己徹頭徹尾地“藏”了起來,即便是刺史慕名登門拜謁,也不予理睬。請他去講學,也只是揮揮手,婉言謝絕,我在家裡釀酒呢,哪能“談糟粕,棄醇醪”!拒人於千里之外不算,還狠狠地潑了人家一盆涼水。不過,有位叫杜之松的刺史對他也還算尊敬,雖然請他講學不肯去,每年仍不忘派人給送些酒脯來,以示尊重。除了過著“置酒燒枯葉,披書坐落花”的神仙生活,王績還常常拄杖入深山,尋訪隱士。一個隱士,總是要在內心裡,想尋找到更多的隱士。

功名放得下,榮華放得下,偏偏有一樣,王績始終放不下,那就是酒,而且嗜酒成癮,矢志不渝。他哥哥大儒王通是有名的“書蟲”,王績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酒鬼”,酒量大約比後世的李白還要大些,可以飲五斗不醉,自詡為“五斗先生”,並且大約在一次酒氣深沉之後,寫過一篇類似自畫像的《五斗先生傳》: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遊於人間。有以酒請者,無貴賤皆往,往必醉,醉則不擇地斯寢矣。醒則復起飲也。常一飲五斗,因以為號焉。先生絕思慮,寡言語,不知天下之有仁義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來。其動也天,其靜也地,故萬物不能縈心焉。

一提有酒,可愛的王績先生立馬腿軟嘴饞,移步不前,不知東南西北,而且只要有酒,無論貴賤皆往,一屁股坐在席上,以開懷暢飲為樂事,不及其餘。初唐時,他曾以隋朝舊臣的身份待詔門下省,別人問他:您現在待詔無事,有什麼可樂的呢?王績回答說,朝廷每月供應三升好酒,足以使我留戀於此啊。簡直就是為了酒而工作,動機十分單純。他哥哥的門生陳叔達當時主事,聽說以後,特例給予王績關照,每日供應一升酒,人稱“斗酒學士”。聽說太樂署史焦革家多有好酒,便想著法子到焦大人手下當差,吏部沒有批准,王績三番五次地找領導,陳述緣由,苦苦哀求。主事者問,為什麼非要到那裡工作?他說,其中有深意。好說歹說,總算得到允許。其間,王績工作用心,辦事勤快,下班後,就到焦大人家中品嚐美食,大飽酒福了。焦革死後,焦夫人還時時從家裡派人給他送酒。又過一年,焦夫人也病故,王績捶胸頓足,仰天呼號:“天不使我酣美酒邪?”沒有酒,王績漸漸心灰意冷,夾了小包,再一次棄官而去。

酒,成為王績一生的鐘愛。他常常是乘著牛車,途經一處小酒店,聞香下車,舉杯暢飲,數日不歸,醉了就地倒下,醒後繼續開懷。即便到了後來隱居鄉里,也是“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他的詩文中,出現頻次最多的,是“酒”字。王績在酒上的鑽研與投入,並不比詩歌少,他為杜康立祠祭祀,尊為酒師,並且把曾經一起喝酒、釀得一手好酒的焦革也一起供奉。此外,他還寫下《酒經》《酒譜》各一卷。後來的李白,不知是否從其詩酒之中得到某種啟發?

虹←橋書←吧←。←

第3節:王績:策杖尋隱士(3)

王績自己也承認,“有道於己,無功於時”,自號“王無功”。風燭殘年,他曾寫過一篇《晚年敘志示瞿處士》,坦言自己也曾經“明經思待詔,學劍覓封侯”,可是,他一生之中由進而退,辭官歸隱,大約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有學者從王福峙(王績的侄子)《錄東皋子答陳尚書書略》中找到了這樣的答案:

貞觀初,仲父太原府君(王凝)為監察御史,彈侯君集,事連長孫太尉,由是獲罪,時杜淹為御史大夫,密奏仲父直言非辜,於是太尉與杜公有隙,而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矣。

原來如此。這是對於王績嗜酒與歸隱之謎的最好詮釋。大凡隱士,都有不得已的隱退苦衷,誰人不想錦衣美食,誰人不願顯赫一方,可人性中最大的弱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