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小說:黑色的五月 作者:賴賴

家仍然做花生油生意,並逐步擴大經營,後來又開辦了一間咖啡磨房。1952年,林紹良為了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將他的貿易總部從古都遷到了首都雅加達。古都的企業則由其兄林紹喜管理。林紹良到雅加達後,除繼續經營丁香等生意外,開始由商轉工,實行工商並舉。首先向製造業發展。

1954年,林紹良創辦了一個肥皂廠和尼默、布托巴亞兩個小規模紡織廠,產品主要供應部隊。不久,又和友人在古都創辦了中等規模的慕利亞紡織廠和萬隆市達魯瑪紡織廠,接著,他利用當地豐富的橡膠資源,開辦了輪胎廠,此外還開設了鐵釘廠、腳踏車零配件廠。隨著工廠企業經營的發展,他開始經營進口貿易。與新加坡、香港、泰國等地華人企業建立了貿易和資金融通的關係。在這個時期,林紹良擴充套件企業的資金不足,由於得到了泰國金融業鉅子陳弼臣的盤谷銀行提供的信貸資金,才得以逐步擴大經營。

1957年,為了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林紹良決定集資在雅加達創辦中央亞細亞銀行,並任該行董事長。該行註冊資金為10億印尼盾,先設分行兩家。中央業細亞銀行的開辦,不僅使他開始進入金融界,而且為他經營的各種企業提供了必要的資金和政府的財政支援。但是,1960年,印尼政府頒佈《禁止外僑經營零售商法令》,華僑經營的工商業受到了不少限制,遇到不少困難。到1963年,印尼政府又開展了對抗馬來西亞運動,使印尼與新加坡、馬來西亞之間的貿易也遇到挫折。但由於這時的林紹良的企業已由商轉工,工廠主要產品多為面向國內的日常生活用品,因此總的來說林家企業比過去大有發展。

60年代後期,印尼經濟開始復興。新上臺的蘇哈托總統一改前任蘇加諾總統排斥華人資本的政策,轉而利用這些資本投入國家建設,這就使得印尼華人在經濟領域贏得了一定的發展空間。而且當時印尼舉國上下人心思安,百廢待興,很適於經商發財,於是林紹良開始在商界大顯身手。

60年代初,隨著丁香業的發展,印尼每年需要丁香達35000噸,其中85。17%靠進口,林紹良於60年代末70年代初,成立了專營丁香進口貿易業務的肯卡有限公司。

1968年,該公司與蘇哈托總統的弟弟普羅汲蘇德約主持的默年布阿那有限公司獲得了丁香進口專利權。透過這項專利,他們從坦尚尼亞和馬達加斯加進口的丁香佔印尼全國總進口量的90%,佔供應全國丁香菸廠總量的70%。1975年底,印尼從這兩國進口丁香12300噸,價值約3580萬美元。1980年和1981年進口額分別達6090萬美元和1。2億美,林紹良集團從這項專利經營中獲取鉅額利潤,逐步發展成了丁香行業中的一個壟斷性企業。此後,該公司業務範圍又由丁香進口發展到商業貿易、不動產、餐飲旅遊、建築承包以及製造業等諸多行業。

林紹良在1971年至1972年成功地創辦了麵粉廠企業,1973年集資1億美元投資創辦了印尼水泥公司。林紹良財團最初與香港迪斯汀投資公司合營印尼迪斯汀水泥公司,與美國凱撒水泥公司聯營芝檳榔水泥有限公司。最初水泥年產量為50噸,不久即翻一番,增到100萬噸,價值約為1。15億美元。1978年,林紹良財團又投資1。87億美元,新建兩座年產能力為100萬噸的水泥廠。1980年,林紹良的印尼水泥公司的水泥產量已達350萬噸。到1986年,其水泥年產量已翻了兩番,達900萬噸,佔全印尼水泥總產量的60%,林紹良印尼水泥集團的總投資達25億美元。

此外,三林經濟開發公司有限公司還獨資或合資經營了一系列房地產及建築業,如大都會根札那(地產)公司、查雅曼達林阿貢公司(曼達林旅館)、大都會(地產)開發公司、中央精華國際建築公司、努格拉哈根扎那查雅(建築)公司及雅加達地產公司等。1982年,林紹良耗資1。2億多美元在雅加達建造了三林新式辦公大樓,其中第一流的大都市大廈是該集團的總部所在地。此外,在加里曼,三林經濟開發企業公司擁有20萬公頃的森林租借地,進行林木採伐,經營林木產品。

隨著三林經濟開發企業的迅速發展,林紹良中央亞細亞銀行的業務也不斷擴大。以中央亞細亞銀行為核心的BCA集團是由林紹良及蘇哈托總統的表弟蘇迪威·卡特莫諾等人於50年代末組建的。1974年以前,林紹良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建立麵粉、水泥業等方面,中亞銀行的業務發展不大,1974年全年客戶只有609戶,純收益為620萬盾。197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