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一度縮回釜山與海參崴,不敢派遣戰艦出海活動。
“大東海戰”,帝國海軍用同樣的辦法重創了日本南遣艦隊,一舉擊沉三艘主力艦。
戰場情勢就此扭轉,可以說,“大東海戰”是帝國對日作戰的重大轉折點。或者說,正因為快速戰鬥群取得的輝煌勝利,讓猖獗的日本海軍僅僅高興了一天不到就嚐到了敗果,並且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
到此,日本海軍只剩下了七艘主力艦,其中“霧島”號肯定要回去修上幾個月。
相反,帝國海軍在西太平洋上擁有十四艘主力艦,隨著三艘五嶽級戰列艦在年底完成改進重新服役,加上第四艘“皇帝”級,即“宣宗”號戰列艦將於明年初建成服役,到時候帝國海軍在西太平洋上將擁有十八艘主力艦!
毫無疑問,戰爭的天平已經嚴重傾斜,日本海軍失去了獲勝的機會。
就算快速戰鬥群的四艘主力艦暫時都無法參戰,主力戰鬥群的十艘戰列艦也能輕易的壓倒日本聯合艦隊的六艘戰列艦。
“大東海戰”之後,日本聯合艦隊直接退回了本土港口。
李玉民率領的主力戰鬥群也回到了那霸港。
此時,雙方除了派遣巡洋艦與驅逐艦騷擾對方的海上貿易航線之外,都沒有立即採取大規模行動的意思。
似乎,戰爭在這個時候停止了。
當然,這只是一種假想。不管是日本海軍,還是帝國海軍,都在為下一場大規模海戰做準備。
按照海軍情報局提供的情報,日本海軍只少有三艘戰列艦需要一到三個月的時間進行維修。也就是說,在此期間,日本海軍很難發動新的進攻,甚至不敢離開由岸炮嚴密保護的港口。
針對這一情況,就下一步行動,海軍內部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毫無疑問,唱主角的又是東洋系與南洋系的軍官。
以李玉民為首的東洋系軍官認為,應該仿照上次大戰時奇襲長崎港的戰術,炮轟日本的重要港口,迫使日本聯合艦隊出來決戰,殲滅聯合艦隊之後,奪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權,並且全面封鎖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