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多的軍費,訂購足夠多的戰艦,採購足夠多的物資,招募足夠多的人員。如此一來,陳錦寬名為海軍元帥,實為海軍後勤“大總管”。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陳錦寬也越發的不安了。
在他的計劃中,白佑彬成了最薄弱的環節。如果白佑彬不能讓蕭鼎昆相信,帝國海軍需要更多的軍費來建造更多的戰艦,才能在戰場上擊敗敵人的話,恐怕蕭鼎昆就不會給海軍更多的軍費。
一個二十六歲的年輕人,能夠說服帝國首輔嗎?
想到這,陳錦寬不由得暗暗捏了把汗。他也在為自己的“草率”感到後悔,如果讓白佑彬留在艦隊裡,也許就不會有這麼多的麻煩吧。
就在他想著應該用什麼辦法彌補的時候,書房的門開啟了。
看到蕭鼎昆與白佑彬一路說笑著來到客廳的時候,陳錦寬立即露出了一絲笑容,同時心裡的石頭也落地了。以他與蕭鼎昆多年的交往,一眼就能看出,白佑彬不但說服了首輔,而且還有更大的收穫。
“老陳,你可不簡單啊!”蕭鼎昆笑著走了過來,“原來以為你派了個猛將來,結果卻派了個能說會道,讓我都啞口無言的少年將軍。不過啊,看來海軍不但不缺少善於作戰的將領,還有不少善於言辭的將軍啊。”
聽到這話,陳錦寬一邊應付著首輔,一邊朝白佑彬看了過去。
只是,白佑彬的神色並不是很好看。
難道首輔在“打哈哈”?與首輔告辭的時候,陳錦寬的心又懸了起來。
第九卷 投石問路 第三章 … 快人快語
陳錦寬臉上的神色連續變幻了好幾次,直到白佑彬說完,才“固定”了下來。
“你跟首輔就說了這些事?”
白佑彬用力的點了點頭,然後小心翼翼的問道:“元帥,我是不是說錯什麼了?”
陳錦寬微微搖了搖頭,然後又沉思了起來。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白佑彬竟然如此直接的跟首輔談了帝國海軍的問題。雖然主要話題集中在帝國海軍的裝備建設與人員訓練上,但是也不可避免的扯到了帝國海軍的內部鬥爭,以及帝國海軍的獎懲制度。
可以說,這是當時帝國海軍最大的兩個“頑症”。
內部鬥爭主要就是派系鬥爭,在陳錦寬大刀闊斧般的改革下,已經有所收斂。另外,隨著李玉民倒臺,以豪門貴胄為主的東洋系軍官遭到了全面打擊,主要是平民出身的南洋系軍官得到了重用,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遏止了海軍的內部鬥爭。至少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在陳錦寬的領導下,帝國海軍空前的團結一致,凝聚力也達到了巔峰。
獎懲制度是帝國海軍另外一個隱患。
比起內部鬥爭,獎懲制度不但更為隱蔽,也更加難以得到根治。
其中,最受詬病的就是對艦隊指揮官的要求。按照帝國海軍的制度,除非在實力嚴重不如對手的時候,艦隊指揮官可以從儲存艦隊實力出發,主動退出戰鬥之外,在任何情況下,艦隊指揮官都不能做出“臨陣脫逃”的決定。
表面上看,這條制度是鼓舞艦隊指揮官勇敢的面對敵人。
可實際上,這條制度往往束縛了艦隊指揮官的手腳。並且產生不必要的損失。
比如,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艦隊指揮官為了避免與強大地敵人正面碰撞,往往會採取相對保守,甚至非常保守的策略,而不會主動尋求與敵決戰的機會。雖然這個問題在白佑彬這些年輕軍官的身上表現得並不是很明顯,但是在一些中年將領身上,包括祖壽清這類公認的“猛將”身上都有所體現。
再比如,如果艦隊陷入苦戰之中。因為顧慮到“臨陣脫逃”所受到的懲罰,艦隊指揮官往往會因此而失去撤出戰鬥,儲存實力的最好機會。結果自然不必多說,在與敵人死拼之後,艦隊損傷慘重不說,海軍的實力也將受到嚴重影響。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上次世界大戰中地“馬羅基海戰”。在“大巴山”號戰列艦錯誤轉向之後,帝國海軍遠征艦隊已顯敗象。當時最好的決策是退出戰鬥,儲存實力,可是艦隊指揮官卻沒有做出這樣的決定,而是在相當不利的情況下繼續與敵人戰鬥,最終導致遠征艦隊遭受慘重損失,並且使帝國海軍喪失了在北大西洋上活動的能力。
由此可見,這條並不屬於作戰條令的獎懲制度對帝國海軍艦隊指揮官產生的影響超過了任何一條作戰條令。
從更廣闊地角度講,也正是這條獎懲制度助長了海軍中的“浮誇風”。
很多艦隊指揮官在提交戰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