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殘破的河北,憑什麼去和李淵一搏。
所以竇建德絕不能殺,這點當初張玄素與自己實際上已說得十分透徹了。
李淵正細細思考之際,一旁溫彥博大步入殿向李重九稟告,言道:“啟稟王上,李唐增兵河北了。”
薛萬述聞言訝異,言道:“不對啊,李唐眼下正要對王世充用兵,為何突然在這時候。增兵河北?這不是分散兵力嗎?”
溫彥博言道:“事實確實是如此,前方密報,李淵遣慶州總管,襄邑郡王李神符。略陽郡公李道宗率一萬人馬,增兵上黨,以輔李神通。”
“一萬人馬。是府兵,還是郡兵。還是臨時募來的?”
“這還等確認,”溫彥博言道。“李唐增兵於上黨,很可能會對太原府,恆山郡動武,我看有必然知會蘇府君,尉遲將軍,還有徐都督,讓他們加強戒備,以防李唐動手。”
姬川言道:“若是李唐有意攻打太原府,那麼我們對劉黑闥用兵,就必須要停一停了。”
“這無法確認,我們不知李唐真正的意圖是什麼,”薛萬述言道,“李唐增兵山東,也有很可能是要對宇文化及,劉黑闥用兵,我們若因為擔心於此,而錯過對劉黑闥用兵的良機,一旦其站穩腳跟,明年要想擊敗劉黑闥,恐怕要多費十倍的氣力。”
姬川橫目看了薛萬述一眼,言道:“那也無法不冒這個險。”
薛萬述見姬川又要爭執,知道他的脾氣,此人凡事都要爭個兩句,當下索性閉口不言。
李重九覺得姬川,薛萬述二人之言說得也不無道理,看向溫彥博,問道:“李唐最近還有什麼訊息?”
溫彥博言道:“還有一事,就是聽聞李密向李淵上表,想要率舊部重回山東,招攬瓦崗舊將,此事李淵是否答允了還不知。”
“李密,法主兄。”李重九聞言想到當初在黎陽城時,李密相待自己甚厚之情。
李重九心知李密這一次離開李唐,實際上是存了自立之心的,以李淵的老辣自不會做出放虎歸山之事。其實上不需要判斷,也大致知道李密下場會是如何。
李重九當初在黎陽時,本有心想提醒李密一句,但是最後還是沒有說出口。
路究竟是還是人走的,李密走上這條路,乃是自己選的,自己不能阻止他,更何況李密叛唐而出,從大趙利益考量,李密叛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但從李密出走李重九也推斷出一些東西來。
見薛萬述與姬川二人還在爭執,李重九言道:“二位愛卿不要再爭執了,李唐派二將增援李神通,目的並非是對幽州的。”
薛萬述問道:“王上何以見得?”
李重九言道:“李密若出關中,必是招攬瓦崗舊部,而瓦崗舊部眼下大多都效力於王世充麾下。李密心知只有上稟李淵,言是打著挖王世充牆角的名義,李淵方有可能答允放行。那麼由此可說明,李唐的朝堂之上,大方向上還是要對王世充用兵的,奪取洛陽之地。”
“而以李淵現在的勢力,還沒有富裕到兩個拳頭打人的地步,不可能同時與王世充與我大趙開戰,所以增兵山東的目的,絕非是針對我太原。”
薛萬述,姬川聞言皆是稱是,疑惑盡去,薛萬述言道:“王上見微知著,吾等不如也。”
李重九擺了擺手,言道:“奉承話不必說了。”
姬川當下言道:“那麼李唐增兵河北意欲何為呢?”
薛萬述言道:“我猜測可能是針對河內的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王世充,”姬川身子一震,大聲言道:“微臣明白了,李唐要出兵河內,以斷絕洛陽北面的河北援兵?”
李重九聞言雙目一凝,之前的很多疑惑也是揭開了。
要知道黃河渡口雖有十數之多,但扣除鄉村野渡,大軍可便利透過,且南北交通便利的,黃河唯有三大渡口。
上游最西是蒲津,從河東通往關中,李淵晉陽起兵,從河東入關中據長安,就是走這渡口。蒲津渡有蒲津、中潬二城以阻險要,間有浮橋聯通。
中游的是孟津,從河內可直通洛陽,中有河陽三城為險要,西晉杜預在鋪設浮橋,以通黃河南北。當初李重九從上黨郡亡命至洛陽,就是走得這條路。
下游的白馬津,乃是河北直通河南,三國時,一統河北的袁紹,南擊河南的曹操,於白馬津一帶激戰,顏良文丑為其所誅。
歷史上李唐在大舉出兵攻打王世充前,先命李神通消滅了宇文化及,安定了河內,佔據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