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玄素聽竇建德卻沒有提劉黑闥,當下言道:“以當前大勢來看,王世充是絕沒有可能,至於突厥人則不好說,僅以李淵與趙王而論,李淵大勢在手,行事若沒有大的失誤,按理說可得天下,趙王也不是沒有機會,問鼎逐鹿沒到最後一刻,都無法見分曉。”
竇建德站起身來,負手望著堂前言道:“我記得之前有與你們說過,吾當初起兵,乃是族人為狗官所殺,不得不揭竿而起,後來更見不慣那些朝廷官吏,世家子弟的作為,起身與世族子弟一爭這天下,效仿一番漢高祖,你還記得嗎?”
張玄素言道:“我一直都記得,怨只怨這亂世罷了。”
竇建德咧嘴一笑,盯著張玄素言道:“你記得就好,回去稟告趙王,就說我答允他了。”
張玄素聞言訝異言道:“侯爺你?”
竇建德擺了擺手,言道:“就算我不寫,李重九也會派人冒我之名,寫信給我部將,與其如此我倒不如合作一些,換得多活幾年。”
竇建德見張玄素的神情,哈哈一笑,言道:“外人或許以為竇建德貪生怕死,但張卿你知道,我不過是有幾分好奇,想親眼見得數年之後,我走的這條路,究竟別人能不能走得通。”
竇建德說著說著,雙目微泛淚光。
張玄素聽了亦是眼眶一紅,向竇建德一叩言道:“是,侯爺。”當下忍不住兩行濁眼滴落。
臨朔宮之中。
李重九手持張玄素的書信,頗為出乎意料,對一旁姬川,薛萬述二人言道:“沒料到,竇建德竟願意助我,到底是張卿啊。”
姬川聽李重九當面誇張玄素,當下心有幾分不快,言道:“也能是竇建德貪生怕死罷了,或者是張侍郎以什麼要挾舊主。”
李重九聞言看向姬川,笑了笑,沒有說話。
薛萬述當下言道:“若是竇建德肯出面,那麼事情就更好辦了,我們以竇建德的名義,給其舊部寫信,勸其歸降。劉黑闥不是奉竇建德為夏王嗎?眼下夏王有命,他不遵從,就是犯上,從名分大義上,他就輸了一籌。”
姬川言道:“或許這也是劉黑闥,心底所願的,只要竇建德一寫信,他就可以說,竇建德為主上所迫,不能不從,此乃是亂命,如此他很可能乘機自立為王。”
李重九看向姬川言道:“你說的,有道理。”(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
姬川聽李重九贊同自己,劉黑闥很可能利用竇建德之事自立為王的觀點,當下點了點頭。
姬川又上前一步,壓低聲音言道:“王上,將竇建德留下活命畢竟是有害無利,此事過後,臣下建議可以用些手段令竇建德不在說話,對外就說是暴斃好了。”
李重九聞言看了姬川一眼,不置可否,看向薛萬述言道:“薛卿,你怎麼看?”
薛萬述猶豫了一下,言道:“這臣不好說。”
“但說無妨!”李重九言道。
薛萬述拱手言道:“陛下既已容一個齊王,為何又不能多容一個竇建德呢?”
姬川在一旁當即反駁,言道:“這怎麼可相提並論,齊王乃是王后的兄長,而竇建德於大局何干?”
薛萬述言道:“難道竇建德不是張侍郎故主嗎?玄素現已是侍郎,我朝重臣,若是將來竇建德舊部歸降,聞之竇建德已死,作何之想,難道真信其是暴斃的嗎?”
姬川言道:“豈可因一介臣子,而冒這個險。”
李重九當下出言打斷二人的爭吵,言道:“兩位愛卿,齊王與竇建德乃兩回事,此事我畢竟已答允過張玄素,何況我還要用竇建德招降劉黑闥舊部,卸磨殺驢之事還是罷了吧。”
薛萬述,姬川二人見李重九下了決定,當下不再說什麼,而是一併稱是。
李重九不由想起,歷史上竇建德虎牢之敗後,竇建德被押往長安。
李淵質問竇建德言道:“我徵王世充。關你何事,你越界而來。冒犯我軍士的鋒銳!”竇建德說:“今日不自己來,恐怕有勞你遠取。”
之後李淵為了以絕後患將竇建德殺之。結果激起了竇建德舊部的憤慨。
劉黑闥當下於河北起兵造反,李唐大將李玄通,羅士信,李道玄皆戰死在劉黑闥之手。後來李淵見河北如此難平,甚至動念凡十五歲以上男子悉坑殺之,少弱及婦女總驅入關。
最後雖不了了之,但李淵對河北毫無辦法可見一斑,不能得以民心。李重九若要平定河北,絕不能效仿李淵。如此將來李重九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