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3 / 4)

小說:江山國色 作者:竹水冷

孟津渡口,從黃河北面包圍了王世充。

而竇建德大舉來援之際,就不能從孟津渡河,而直達洛陽城下救援王世充。竇建德只有選擇從白馬津渡河,由東往西攻擊,救援王世充。結果被李世民以精銳堵截於虎牢關下,結果就是眾所周知的虎牢關之戰。李世民以少勝多大破竇建德,竇建德以自己的慘敗成就了李世民的威名。

其實戰略之上,竇建德沒有大錯。

歷史上竇建德被李世民強兵阻於虎牢關前時,祭酒凌敬曾向竇建德獻計說,大王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將守之,更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徇汾、晉,趣蒲津,如此有三利,一則蹈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萬全;二則拓地收眾,形勢益強;三則關中震駭,則鄭圍自解。

凌敬的建議,是讓竇建德攻打河內,奪取河陽孟津之後,命大將駐守在此,從北面威脅被包圍洛陽城的唐軍,而自己率主力則攻打蒲津渡,從西面威脅關內。

這一建議聽起來很高杆,圍魏救趙,可以一解王世充洛陽之圍,但從實際上,卻是書生紙上談兵。當時李唐在河陽有黃君漢部,王君廓部,駐守在河內還有劉德威部,豈是可以輕取的。

竇建德大戰略上沒有錯,只是李淵父子計高一籌罷了。

眼下李重九以後世穿越者的眼光來看,深知河內之地,對於將來李唐攻打王世充的成敗極為關鍵。河內之地,若不為李唐所據,那麼王世充尚有一線生計。

不過現在的劉黑闥,已是當初虎牢關之戰竇建德的削弱版,指望劉黑闥大舉援王世充已是不可能了。

所以李重九唯有這時提槍上馬了,若是李重九是當初竇建德,千里奔波至虎牢關險地作戰,乃是入李世民之圈套。這是對方選定的戰場,若是依此而行,等於對弈之時,對手佈局,對方下一字,自己應一字,落為被動。

所以要想破局,李重九就不能走虎牢關,而應走河內,依照凌敬的計策,逾太行,入上黨,攻李唐的心腹之地,以達到圍魏救趙的結果。如此行事,就達到自己佈局,李淵李世民不得不被動應子的局面。

如此宇文化及能否堅挺,守住河內之地,成了李重九與李淵交鋒的關鍵所在。(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

雁門郡,雁門縣。

自去年在此殲滅劉武周部主力後,雁門五縣現已是盡歸趙國所有。

而雁門郡現已與太原郡,皆併入太原府下,乃是一府二郡。

現在郡都尉高楚,正陪同從晉陽至雁門府君蘇素,一併視察這新開墾的兩千畝田地。

現在這一千畝田地上,去年冬天播下的冬小麥,已是成熟。百姓們在麥田內忙著收割。

蘇素手指著這田地,向高楚問道:“你說這新開墾的兩千畝田地,是軍屯地,還是民屯地。”

高楚向前方一指,向蘇素稟告言道:“回稟府君,這北坡一千兩百畝乃是民屯地,南坡八百畝則是軍屯地,因去年劉武周犯境,鄉兵都在操練,不得空屯田,所以和百姓約定,八百畝地由百姓替我們耕種,之後兩邊五五分成。”

蘇素聞言點了點頭,言道:“作得很好。”

蘇素和高楚沿著田間阡陌又走了一段路,兩旁百姓拿著鐮刀正滿頭大汗的收割麥田,一旁還有穿著雜服的鄉兵士卒幫忙。

遠處田間還設有火墩子,上有士卒嘹望。

蘇素隨意找了一名老農詢問,言道:“老漢今年收成如何?”

這名老農也是見慣世面的人,雖不知蘇素就是太原一府的最高長官,但也知道其是一名官吏,當下也是從容回答言道:“這位官長,之前劉武周在此時,縱容突厥人,在此四處打草谷。我們百姓辛辛苦苦種了田,都給餵了馬。眼下劉武周這漢奸一死,今年開春之後。都沒見到胡騎,百姓們也都大了膽子,離開了各自的村落討生活。”

“你看這裡都是上好的田啊,老漢我全家,還有才六歲的娃娃,都來幫忙了,都是託趙王的福,逐了胡騎,今年吃飽肚子。不成問題了。”

蘇素言道:“王上也趙人,怎會不思造福自己鄉鄰的百姓。”

蘇素十分滿意,當下命左右賞了這老農二十文錢。老農也不推辭,哈哈一笑接過錢後,繼續下田幹活。

蘇素對高楚言道:“百姓性情豪爽,可謂民風淳淳,有如此百姓,將來要大治可謂不難。”

高楚言道:“那還不是,雁門乃是邊郡。一貫物產不豐,百姓貧瘠,要是今年雁門的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太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