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時間過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和林舒陽約好見面的日子。
這兩天幾乎沒人來改裝,生意慘淡許多,不過蘇家人都不甚在意。
現在最重要的是迎接林掌櫃到來,所以乾脆暫停了木犁改造的活計,全家人一門心思鑽營做菜和菜品的改良上。
一大早,廚房就傳來乒乒乓乓的聲響。
蘇國邦在殺魚,蘇志勇清洗乾淨,李香蓮和張紫怡則細心地剔除魚骨,交給蘇志強剁成細膩的魚泥,加入少許的薑末去腥,再撒入適量的鹽調味,靜置備用。
劉豔在廚房,將這兩天悉心照顧的豆子重新澆了些水,小心地挑出其中長得比較長的豆芽,兩天的時間太短了,這些豆芽其實都沒有達到最適合吃的時候。
矮子裡面挑個高的,她還是勉強擇出一盆黃豆芽和一盆綠豆芽出來,待會按蘇年年說的炒給林掌櫃嚐嚐鮮。
王桂花在刨土豆皮,熟練的將一個個削了皮的土豆丟在水中浸泡。
前兩天家中天天都有土豆吃,關鍵是她不止要做,還要負責刨皮。
兩天時間,她差不多快刨了上百個土豆,因為做拔絲土豆對炸的酥脆程度還有糖色要求比較高,她也是經過多次嘗試才調出了最佳的味道,簡直快要麻木了。
小小一個,還得控制刨的力道,要不然根本就剩不了多少肉。
若不是打聽說林掌櫃喜歡吃甜的,她真的是不想再弄這麼小的玩意了,每次刨皮都要弄上個小半時辰,賊考驗耐心。
相比於王桂花的不耐煩,蘇志堅帶著來河邊捉魚的幾個娃娃心情是好的不得了。
這幾天他們過得簡直是神仙日子,不用幹累活,還頓頓吃的好,過年都不一定能吃上的肉,他們吃的很是滿足。
這一切,都歸功於他們的妹妹,要是沒有她在,他們肯定得天天上山砍柴,更別提吃肉了,心中暗暗發誓要好好努力,讓她過上吃喝不愁的好日子。
蘇年年並不知道他們所想,站在河邊靜靜地看著清澈見底的流水。
上次跳河明明是不久前發生的事,但卻給她一種仿若前世之感。
人沒變,景沒變,真正變的,可能是心境吧!
看著牢牢牽著她的二哥,以及遠處捉魚的爹還有大哥和三哥。
她輕笑,脫了鞋襪,跑到蘇子竹跟蘇子葉站的淺水處摸泥螺,催促蘇子敬也去捉魚,待會早些回去。
泥螺雖然能吃,但處理起來麻煩,她目前沒有用它做菜的想法,姑且便宜了家中的幾隻鴨。
幾人忙活一通,待天光大亮,約莫九點來鍾,才提著一大桶魚回家。
村口的大榕樹是回家的必經之路,樹下,常有婦人坐著閒話家常,蘇志堅幾人是想避也避不開的。
“喲,小牛,你帶著幾個孩子這是做啥去了,怎麼身上都是溼噠噠的,下河了?”其中一個嬸子問道。
這鄉里鄉親的,就連誰家母雞下蛋這種事都不是秘密,蘇國邦家從改裝木犁開始,天天流水的木犁送過去,又是好酒好菜的,一看就賺的不少,自然逃不過村裡人的火眼金睛。
大家都好奇的緊,他們家都快成了蘇家村閒話的必討論話題了。
這好不容易逮著人,不得好好滿足一下大夥的好奇心。
另外一個嬸子瞧見蘇志堅提著的木桶,忍不住好奇上前瞄了一眼,正好魚一掙扎,濺出水在地上翻滾,嚇的她後退幾步,一臉嫌棄地說:“小牛,我看你家賺的也不少啊,怎麼會窮到吃魚呢,實在不行,就跟嬸去地裡拔幾顆白菜回去,多少也能吃幾餐,快把它們扔了吧,到時候出了事就完了。”
蘇志堅知道村裡人都是好意,撿起沾著泥沙的魚放回桶中,簡單道了聲謝,“花嬸,家裡孩子喜歡這魚,我就陪著來捉些,不是什麼大事,我娘還在家裡等著呢,我們就先走 了。”
他想炫耀,但也知道八字沒一撇的事說不得,會不會遭到村裡人嫉妒暫且拋開不談,若是生意沒做成,那便是給人徒增笑話罷了。
回到家,蘇子寧和蘇子敬將魚倒入院中水缸裡。
本來家裡是有兩個水缸用來儲存水的,但考慮到魚的存活問題,特意拿一個缸來養魚。
魚一入缸,瞬間水花四濺,游來游去以適應新的生活環境。
廚房裡的王桂花已經準備做魚丸了。
在碎肉末中加上一勺生粉增加魚肉的嫩滑度,一勺前天熬的豬油豐富口感,倒入一丟丟酒還有野蔥姜水攪拌均勻,從虎口處擠成丸子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