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等會我們用水將一斤黃豆和一斤綠豆分別用水浸泡著,明天有用。”
蘇年年已經習慣了現在的生活,吃飯速度快了很多,一吃完就拉著王桂花去廚房泡豆子。
她想發豆芽,這應該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長成的菜了吧。
現在地裡還沒播種,家裡吃來吃去,就只有白菜、蘿蔔這些,根本就沒有新意。
眼下溫度還不算高,將豆芽放在溫暖的灶旁,只需要幾天時間就能收穫。
不論清炒還是當配菜,味道都挺不錯,關鍵還便宜。
按照現代的技術,一斤黃豆能發六七斤黃豆芽,綠豆的發芽率比黃豆高,一斤能發七八斤綠豆芽。
雖然她沒試過,應該也不會差到哪去。
翌日清晨,蘇年年一起床就去廚房看了下昨晚浸泡的豆子,基本上都泡脹了,飽滿而有光澤。
她輕輕將豆子從大陶碗中撈出,均勻地鋪在已經洗乾淨的竹編曬盤上,曬盤底部有一層溼潤的紗布,豆子被整齊地排列在上面,一半黃豆,一半綠豆,挑出裡面爛的或者有蟲蛀了的。
這時,劉豔走了過來,“年年,有什麼是我能幫上忙的嗎?”
家裡人都在忙活,就她一個人繡花,一點事都沒做。
“當然有啦,二伯孃,你來的正好,這個豆子需要定時澆水,保證它們一直在溼潤的環境下生長,這個活需要非常細緻耐心的人來做,幸好有二伯孃你在,以後咱家可是得靠它來賺錢呢。”
蘇年年的話,可以說情緒價值拉滿了。
劉豔心情很愉悅,終於找到了自己能做的事,按著蘇年年說的,搬著曬盤去了廚房。
蘇年年看著她的背影,有些心疼。
這幾天王桂花把家裡的情況都大致跟她說了下,她才知道劉豔為啥沒有回孃家宣傳。
劉豔家住北方,本來家裡條件不錯的,但遇到了大荒年,莊稼顆粒無收,全村人紛紛南下逃荒,在逃荒路上,她和家人走散了。
古代不比現代,沒有手機,很多人走散了根本聯絡不上,很可能一輩子再也見不到。
她就這樣揹著小小的包袱跟著大部隊一路走,一路尋找家人,最後無奈放棄,在蘇家村落了腳。
人家說孃家是女子最好的倚仗,但劉豔不一樣,她除了蘇家便無依無靠,所以很怕被拋棄,總:()救命,厭世大佬穿成農家小福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