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就看著辦去了。
他花了六千塊錢,把他和鄧念英倆人安排進了縣裡的棉紡廠,並且完成了農轉非。
許新安、鄧念英、許聰聰和許明明,一下子都成了城裡戶口。
然後,沒過多久,他們倆雙雙下崗。
因為工齡太短,倆人能領到的下崗金少得可憐,一人十塊錢,加起來二十塊。但是,廠子確實給交社保。
鄧念英跟許新安說:“一個月二十,一年二百四,十年才兩千四,咱倆這六千塊不知道啥時候回本呢。”
許新安說:“賬不能這麼算。你要是不交這個六千塊,你就沒法交社保。你等於是花了6000塊錢,給自己買一個交職工社保的資格。而且這個保險金還不用你自己交。怎麼想都是划算的。
,!
你今年38,再有十二年你就退休了,退休後領的就是退休金,就不是一個月十塊錢了。你就等十二年再看。
你以前老羨慕別人養老有保障,這回你也有保障了,就別羨慕人家了。咱們每個月再存三百,當咱倆的養老金,這筆錢不動。你就踏踏實實的就行了。以後就別跟聰聰和明明唸叨了!”
他媳婦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一方面看不上李雲香,一方面偶爾又會學一下李雲香的做派。
李雲香天天在家裡跟麗霞說“我生你養你太不容易了,以後你嫁出去了,我也指望不上你,我這一輩子,真的太難了,養個閨女白養”,麗霞那孩子腦子不靈光,一聽她媽這麼說,立刻掏心掏肺的表態,說自己以後一定會好好孝順她媽,並且更加努力的在家裡幹活,把她媽伺候的舒舒服服的。
她媳婦有時候就跟聰聰和明明講這些話,說孩子們就是來討債的,以後長大了嫁人了她也指望不上她們。
他明白念英不是李雲香那樣的人,這樣唸叨可能只是想聽孩子們說好聽的話哄哄她,讓她覺得自己能老有所依,心裡踏實點。
但是聰聰和明明又不是麗霞那種孩子,她倆對此毫無反應,被唸叨煩了,就直接來一句:“知道指望不上你還唸叨啥?”
最後念英自己生悶氣,聰聰和明明也不高興。
鄧念英:“不說就不說,我也不指望她們。”
許新安嘆氣:“你自己就不會說好聽的話,你指望她們說好聽的話?不會說好聽的可以不說,至少別說難聽的。說她們是來討債的,這話你自己聽聽,合適嗎?”
念英對孩子們其實很好,什麼都不讓她們幹,每天琢磨著給她們做好吃的,一心讓她們上學,讓她們出人頭地。但做得再好,她那張嘴也能抵消三分之二。
鄧念英也知道自己的毛病,癟了癟嘴沒再說什麼。
許新安又安慰她:“你看看我,我整天說好聽的哄著她們,她們也沒跟我說過什麼好聽的。你整天說不好聽的氣她們,她們也很少說難聽的來氣你。這樣一對比,你待遇比我強!”
鄧念英:“……”
:()八零姐妹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