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個比喻,但這對他來說,並不難。
就像辛贊對自己的孫子寄予厚望一樣,岳飛也對自己寄予厚望,他不僅想要打退金兵,收復中原,還想直搗敵人老巢,讓他們再也不敢入據中原。】
後人對岳飛的評價都很高,相應的,他們對岳飛的結局都很遺憾。
“嶽武穆既有本事又有志氣,就是運氣不太好,遇上了秦檜。”
“確實,那個‘莫須有’著實引人發笑,也難為他能想出這樣一個名頭了。”
“就是可惜了,只差一點就能收復汴京了。”
不好說宋高宗,說秦檜總是政治正確了,而且秦檜也確實做的很噁心人。岳飛真要是“謀反”也就罷了,問題是他忠心耿耿,誰謀反都不會輪到他,而秦檜卻偏偏想到這樣一個由頭,也真是沒天理。
眾人紛紛附和,嘆息著岳飛的遭遇。
然而,在這一片哀嘆聲中,一個年輕的聲音卻突兀地響起。
“若是嶽將軍生於我們這個時代,或許便不會有如此悲慘的結局了。”說話的是一個身著青衣的書生,他的目光定在天幕之上,看著上面憑欄長嘯的人影,彷彿透過時空看到了那位英武不凡的將軍。
眾人聞言,皆是一愣,隨後又陷入了沉思。是啊,如果岳飛生在這個時代,憑藉他的才能和志氣,必然能夠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當今陛下求賢若渴,南北邊防是重中之重,行軍打仗更是停不下來,偏偏還喜歡親自上陣。也是不怕危險,也幸好陛下勢如破竹,而太子也能夠穩住後方,至少現在比之前靖難之後的瘡痍局面好多了。他們是看著一個盛世緩緩升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