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金印紫綬的繪卷28-范仲淹篇(1 / 2)

但是這些並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解決的。

或者說,黨派一直貫穿著大半個宋朝的官場,無數人因此平步青雲,也有無數人因此遺憾敗走。

而現在,這些鬥爭早也已經開始。

范仲淹的身份和他的政治觀點,正是他們現在鬥爭的延續,或者說,是改革和守舊的對抗。

但對於宋代朝廷上的紛爭,玉不識是管不到的,甚至她看不見,只能從史書上窺見曾經的風起雲湧,她和這些朝代的聯絡,也就只有這個直播間,以及從各個朝代、各樣人發出來的彈幕。

【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二十七歲時,登榜中科,名列乙榜第九十七名,開始在地方上任職,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廣德軍司理參軍,主管訟獄、案件事宜,官居九品。這個時候,他也因為有了朝廷俸祿,便把母親接來奉養。

到了他二十九歲時,因為他治獄廉平、剛正不阿,升官了,同時他也歸宗恢復範姓,改姓名為范仲淹。

公元1021年,即天禧五年,范仲淹調任泰州西溪鹽倉監,負責監督淮鹽貯運及轉銷。在這段時間裡,范仲淹親眼見到當地百姓生活之苦難,上書江淮漕運張綸,痛陳海堤利害,建議沿海築堤、重修扞海堰。

三年後,即天聖三年,因張綸奏明朝廷,仁宗調范仲淹為興化縣令,全面負責修堰工程。】

看看見玉不識的介紹正式進入了正題,大家的興趣都提了起來。

當然,也是大家對這位“北宋第一完人”的好奇。

“‘工作’?”劉徹忍不住把這個范仲淹和自己一朝的霍光相對比。

現在的霍光還是小孩子一個,但後來入仕的“霍光”,可是沒有像范仲淹這樣在底層歷練過。當然,憑藉著他哥的地位,他也不用這一步。

以及,登榜中科?

劉徹的目光移到了天幕旁邊列舉引用的資料,對這個“科舉制”的介紹很是感興趣。

這還是第一次完整詳細地列出相關資料呢!之前每次提到,或許是因為主題關聯性不大,都是簡單帶過,遠不如這次的資料來得多。

他們漢朝依舊是以察舉制和徵辟製為主,但其實他也覺察到了其中的優點和弊端。這個時候,這個“科舉制”也算是來的正是時候。

劉徹看著水幕,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然後光明正大地掃視了一圈殿中眾人。

嗯,去病看著依舊是分出了不少心神在神遊,他也就是之前天女在介紹“霍光”和“諸葛亮”的時候認真了一下,現在看著范仲淹的內容尚且集中在文治方面,興趣就有些淡淡的。

——還是孩子啊,心情都不帶遮掩的。

至於其他人……

劉徹的目光從他們臉上一一掃過,他們或若有所思,或心不在焉。

他忽然有些好奇這個科舉制他們心底是怎麼看待的。

不過賢明的帝王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拉著他們討論這個——畢竟天女尚且沒有結束這一次直播,而且其實科舉制前面他們也已經討論過了,並且已經擬了一個大致的章程出來,只是還沒有全部推行下去罷了。

當時他們全是認真聽話的,並且沒有猶豫地把他的命令規規矩矩地執行了下去,但他們真的對這個“科舉制”毫無芥蒂地就這樣接受了嗎?

【但是時間並沒有等他。一年後,他的母親謝氏病逝,他甚至沒能奉養他的母親多久。在范仲淹辭官守喪後,修堰工程由張綸支援完成。

雖然時間沒有等他,但時間也是眷顧他的。范仲淹在為母守喪時居於南京應天府。接下來一個大家也很是熟悉的人邀請到了他——當時的晏殊正是南京留守、知應天府,他聽說范仲淹有才名,於是就邀請他到府學任職,執掌應天書院教席。

這個時候,范仲淹也開啟了他執教興學的生涯。】

【范仲淹在主持教務期間,勤勉督學、以身示教,每次進行時事政論的談論,都慷慨陳詞。可以說,當時士大夫矯正世風、嚴以律己、崇尚品德的節操,就是由他倡導開啟的。當然,在他的帶動下,書院的學風也是煥然一新,范仲淹也聲譽倍增。

天聖六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萬言的《上執政書》,奏請改革吏治,裁汰冗員,安撫將帥。當時的宰相王曾就對這份萬言書極為讚賞,加上晏殊的推薦,仁宗不久後便徵召范仲淹入京,任秘閣校理,負責皇家圖書典籍的校勘和整理。】

似乎朝廷這個圈子繞來繞去都是這些人,朝臣們看著熟悉的名字出現,又是一陣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