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1)(1 / 2)

結束了這一首詞,玉不識微微低頭理了理掉落的碎髮,快速地瞄了眼之前做過的筆記,然後重新看向直播屏,開始了這個主題的倒數第二首宋詞的講解。

【而緊接著要講述的這首詞,是一位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少女所作,這個時候的她正值青春華年,尚且沒有經歷後來的沉鬱悲痛,這個時期她的作品讀起來自然是悠閒、明快的。

這樣一說,我想有些人已經猜到了,這首詞便是《如夢令》,而作者,正是易安居士李清照。】

【就像那些詩詞大家一樣,李清照能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自然憑藉的是她的實力。

李清照在詞壇上的地位,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在那個滿眼望去皆是男詞人的宋朝,李清照的出現,不僅讓人眼前一亮,也給了女性更多的話語權。

她的詞相較於蘇軾的豪放大氣、柳永的細膩柔情、周邦彥的嚴謹周正,更加清新脫俗,自成一派,形成了自己的“易安體”。

在當時,李清照的詞可以和喜愛文藝的南唐後主李煜比肩,因此後人有人稱其為詞壇中的“女皇帝”。】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年少成名的奇女子,看看她寫的這首《如夢令》究竟有何魅力,能夠被叫做“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

【這首小令《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發生在春夜的一場風吹雨打之後。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昨夜雨點稀疏但晚風急猛,李清照仍有餘醉未消地醒來,來不及望向窗外,便問了捲簾的侍女外面海棠的情況,她說海棠依然如舊。但風雨過後肯定不會毫無變化,後面是她的自問自答,也是她對侍女的糾錯:知道嗎?海棠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的樣子。

“綠肥紅瘦”一詞,極盡傳神。】

李清照看著天幕上這首自己寫的小令,看著當時的自己能夠自在飲酒,還有餘力惜花傷春,唇邊不由得露出一絲苦笑。

北宋覆滅,她和丈夫帶著金石書畫南渡,希望能夠追上當今聖上。一路的顛沛流離,現在更是隻餘她一人輾轉。她再也找不到當初明媚的心情了。

她看著這首小令,恍惚想起當時還在家中的悠然快意的生活,以及初嫁趙明誠志趣相同的日子,感覺真的過了好久。一夕之間,家國破滅,她來不及收拾感情,就要開始逃亡,現在真是百感交集,別是滋味。

李清照長嘆一聲,回過神來,發現自己早已淚流滿面。

她伸手輕輕拭去淚水,目光再次落在那首《如夢令》上。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該有多好啊……”她低聲呢喃道,彷彿在對自己說話,也彷彿在對著逝去的歲月訴說。

靖康之難,不僅是她一人受到影響,這是危及國家之本的大事,沒有人能夠輕易擺脫這場漫長而殘酷的戰亂。

在她租住的小院外面,主人家們探頭探腦,看著這位流淚的女子神色怪異。這位前來借住的女子,帶著大量的行李,一看就是北邊逃難過來的,看來就是個富人家的夫人小姐。現在看著天幕又哭又笑的,又是個什麼情況?

李清照沒有注意到外面的情況,她本就是性情堅毅之人,加上一路的磨礪,她很快消去剛剛的傷懷,聽說聖上已經定下臨安為南宋行在,暫且安頓下來了,她也得抓緊整頓一番,好繼續趕路。

【從這首詞便可以看出來,李清照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大家閨秀。她出生於書香門第,生活優裕,家中藏書甚富,在家庭的薰陶下,她自小就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加上父母寵愛,家庭氛圍開明,性格開朗的她過著很是舒心的生活。

而她早期的作品也都是一些可愛的少女情思,細膩婉約,可以說,這首《如夢令》一出,就轟動了當時的盛京詞壇,李清照也因此名聲大噪。】

【初露鋒芒後,李清照就不斷地作詞,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

這裡面也還有一個趣事。說起來李清照和蘇軾是沒有什麼關係的,甚至李清照還在《詞作》裡批評過蘇軾的詞不協音律。但為何又提到這一點呢?因為也有人認為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是“蘇門後四學士”,而李清照這不就是蘇軾的徒孫,關係這不就是來了?

不過其實這樣說也是比較牽強的,李格非和蘇軾關係是有,但不多,據記載也只有一句“以文章受知於蘇軾”。只是北宋的文壇就是這樣,互相認識,關係緊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