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鄭和下西洋(1 / 2)

朱棣揉了揉自己被打到的臉,說道:“父皇,這上面說的不是我啊。”

朱元璋虎著張臉,冷眼看著他能說出個什麼東西來。

“我是萬不可能造大哥的反的,大哥如何我們都是心悅誠服的,我也一向喜歡當大將軍,做太子大哥的大將軍不好嗎?為什麼還要辛苦做皇帝?”

“而且,‘他’還是明成祖啊,對上的還是‘建文帝’,一聽就不是正常的,肯定不會是大哥。”

這廟號起得,確實不夠正常。

也是明成祖朱棣想的不夠多,誰知道後世的子孫能夠為了自己的父親進去而選擇把他心心念唸的“太宗”改成了“成祖”呢?

“你這樣不痛不癢的幾句話是說服不了父皇的。”朱樉插了一嘴。

朱元璋:“這裡還沒你的事!”

朱標見狀打了個圓場:“父皇,小四知道的也不多,想說也說不出個什麼來,但他的態度在這裡,要不還是等等天女的說法?”

他笑眯眯地說道:“莫不是父皇不相信我的為人?”

“怎麼會?”

朱標一開始也是有所疑慮的,但仔細一想,又覺得應該不是他。他自幼被朱元璋挑盡名師教導長大,手段能力都不缺,怎麼說也不是能夠輕易被朱棣篡位。

而且,“建文帝”,朱棣是以藩王之身成功入主皇位嗎?若真是這樣,他也只會覺得這個“建文帝”不行。

這邊還在掰扯,另一個位面中的永樂大帝已經怒火中燒了。

他心心念念想要“太宗”這一廟號,很大原因就是為了證明自己得位的合法性,他一力想要讓“父傳子”這一“事實”得到鞏固,他只想讓後人記住他的帝位是從他的父親朱元璋那裡繼承的,而不是從建文帝朱允炆那裡奪來的。

加上他也有些仰慕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國理念與文治武功,他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位被後世稱頌的“太宗文皇帝”。

還有一點,“太宗”這個廟號的含金量也足夠高,祖宗有序,也確實得他心意,為他正名也是足夠的。他勵精圖治,南征北戰,最大所圖不就是一個合法性嗎?

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太子。

朱高熾暗自叫苦,他怎麼可能會不聽父皇的話。

“父皇,兒臣覺得‘太宗文皇帝’很是能夠證明您的功績。”朱高熾小心翼翼地回應著。

反正先表明自己的態度。

朱棣冷哼一聲。

他也不覺得太子會真的忤逆他的意願,但這個廟號的出現,總歸有個由頭。

他不改,誰改的?

難不成還是後世子孫改的?誰膽子這般大?!

只能說後世子孫真的有這個膽子,任誰也想不到他為了自己的父親進太廟,也為了證明自己小宗繼大統的合法性,會直接把朱棣的廟號從“太宗”改為“成祖”,畢竟朱棣功績顯著,他也不敢亂改。

但這依舊和朱棣的想法相違背。

而相比較於朱棣多方渲染的“爸爸愛我”,嘉靖這一手段,可以說是更加的直接。這又何嘗不是一個輪迴?

天幕則是沒有等他們辯出個分曉,而是繼續著直播內容。

【鄭和多次統率水手、軍卒、醫官、買辦等約兩萬人,分乘寶船百餘艘,浩浩蕩蕩,比起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三艘載重不到百噸的船,規模大得多。

從1405年到1433年,七次航行前後用了28年時間,歷經37個國家。

可以說,鄭和是華夏第一個橫渡印度洋到達非洲東岸的人,比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1471年葡萄牙人達迦馬沿非洲南岸繞好望角到達印度洋,要早半個世紀以上。】

玉不識含笑的聲音喚起了他們的注意力。

【1405年,即永樂三年,朱棣命正使鄭和,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二萬八千餘人出使西洋,造長44丈廣18丈大船62艘,從蘇州劉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門楊帆,先到占城,期間張輔討平安南。此後,鄭和向爪哇方向南航。

這是鄭和第一次下西洋,他的船隊則先後到過蘇門答臘、滿刺加、錫蘭、古裡等國家。並在古裡賜其王國王誥命銀印,並起建碑亭,立石碑“去中國十萬餘里,民物鹹若,熙嗥同風,刻石於茲,永示萬世”。】

【永樂五年,在鄭和回國十幾天後,就第二次下西洋了。主要訪問了占城、爪哇、暹羅、滿剌加、南巫裡、加異勒、錫蘭、柯枝、古裡等國。於永樂七年回國。據記載,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