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當然也知道現在的條件不允許,不過他還是對“出海”有一份心動在的。
“既然天女提到了,想來外面也是有利可圖的。”
看到現在,大家也都知道了天幕對他們是無害的,只是需要“看”而已,而且你有事選擇不看就聽聽也是可以的。
而天女對他們更是沒什麼關聯,這似乎是個單向的東西?之前的祭天、祈求似乎都沒什麼用,天女一直按著她自己的步調,主題也是蠻跳躍的,一直講到了現在。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航海”一事能夠被提到天幕上來講,應該也是重要的。
李世民肯定地想,天女和天幕似乎都是希望他們發展得好的,想來講這個“航海”也不例外,就是不知道這個“利”是什麼了。
——這是哪怕她對這些外邦持不贊成的態度也無法抹去的。
——而且,真的沒有利益,他們又是為什麼都想要出海開拓世界呢?
李世民的目光緊緊盯著水幕中的那張地圖,上面重重疊疊的旗幟,代表的都是那幾個提到的國家的,“殖民地”?
這些地方,都有什麼呢?
******
朱棣大概是最興奮的,其他人都是有所顧忌,但他大明不用啊。
鄭和也已經出海兩次了,經驗也有了 等這次回來,一定要讓人去天女提到的那些地方看看。
他是真心希望天女多講一些,也好讓朝中反對的聲音消下去。
【他們掠奪了大量的資源,也為他們後來的崛起積累了資金,哪怕衰落下去也有底氣發展的資金。
然後說回我們的國家。
華夏的航海史很早便有記錄,但真正可以和世界航海史一同說話的,還是明朝的鄭和,他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大明和大明寶船的威名遠播,實屬盛舉。】
這時,天幕之上光影變幻,之前在地圖上的小旗幟全部消去,旁邊的張張圖片也一同隱去。
很多人都是鬆了一口氣。
白人黑人什麼的,也就是看個西洋景,倒也還好。但那些個或殘暴或野蠻的行徑,實在是不敢讓人恭維——他們看著也是心有慼慼,這些人還真是應和了天女的話,不是征服,而是掠奪。不過他們也是有些疑惑,那些人都不反抗的嗎?
很快他們也就沒心思想這些東西,再次出現的,是之前已經看過一次的大明寶船。
一名男子站在前頭,身後幾十艘船,看著實在威風。
【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別名馬三保、三寶太監,回族,雲南昆陽人,明成祖朱棣的內宮太監,是明代偉大的航海家。】
看到這裡,朱棣忽然臉色很難看。
【他幾乎是半個生涯,都獻給了航海一事。我們來簡單看看——
鄭和11歲時被明軍俘虜,先至南京,後又到了北京。14歲時被閹後選入時為燕王的朱棣當童奴。
建文元年,朱棣舉兵與建文帝爭奪皇位,28歲的鄭和跟隨朱棣多次征戰,累建戰功,賜姓鄭,提拔為四品“內官監”太監。
從永樂初年起,鄭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轉向航海事業。
從明永樂三年起,鄭和先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遠航亞非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海足跡遍及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宣德八年,他在歸途中客死古裡,即今天的印度南部西海岸。】
朱元璋聽到這個訊息後,先是微微一愣,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隨後,他那冷厲的目光如閃電般射向已經察覺到情況不妙、迅速躲到朱標身後的朱棣。
“朱棣!你出來!”
大聲喝道後,只見朱元璋緩緩地左右轉動著腦袋,目光掃視著周圍,彷彿在尋找一件趁手的物件,好用來狠狠地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不孝之子。
他心中實在是惱怒,這小子在他看來實在是壞!居然敢爭奪皇位,還爭到天幕上去了,真當自己有多大能耐!
他老朱家的天下,早就定好了是要傳給太子的,朱棣又是在爭什麼!?
這個時候,朱元璋尚未注意到後面出現建文帝沒有姓名,但他還是下意識地就帶到了太子身上。
越想越是生氣的朱元璋,當即邁開步子,氣勢洶洶地朝著朱棣走過去,那模樣看起來像是隨時都會動手打人。
而此時的朱棣,原本還畏畏縮縮地藏身在朱標身後,心裡祈禱著父皇能夠網開一面,至少讓他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