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低聲說道:“也許吧……我總是覺得,男人會像父親一樣,最終會讓我失望。”
---
認知行為理論的介入
“李小姐,你現在的困擾可能與你過去的經歷有關。”我緩緩說道,“但我們需要區分過去和現在。你父親的影響確實存在,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男性都會像他一樣。你覺得呢?”
她抬起頭,眼神中帶著一絲困惑:“可是……我該怎麼擺脫這種感覺?每次我和男朋友在一起,我都會不自覺地想起父親,然後……然後我就會變得冷漠,甚至想要逃離。”
“我們可以嘗試一種方法,叫做‘認知重構’。”我解釋道,“你可以試著記錄下每次感到不安時的想法,然後分析這些想法是否合理。比如,當你覺得男朋友會像父親一樣讓你失望時,你可以問自己:他真的會這樣做嗎?他有沒有做過讓我感到安全的事?”
她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我試試看。”
---
診療結束
一個小時的診療很快結束了。李娜站起身,神情比剛來時輕鬆了一些。“謝謝您,醫生。我覺得……好像找到了一點方向。”
“不用謝,這是你自己的努力。”我微笑著說,“下次我們可以繼續探討你的童年經歷,看看是否能找到更多的線索。”
她點了點頭,轉身離開。走到門口時,她突然停下腳步,回頭問道:“醫生,您覺得……我能重新開始畫畫嗎?”
“當然可以。”我堅定地回答,“只要你願意面對自己的內心,一切都有可能。”
她笑了笑,笑容中帶著一絲希望。
---
診療後的思考
李娜離開後,我坐在鋼琴前,輕輕彈奏了幾個音符。她的故事讓我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一些經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結,而作為心理醫生,我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找到解開這些心結的鑰匙。李娜的童年創傷顯然深深影響了她對自我價值的認知和對人際關係的信任,但她的勇氣讓我相信,她有能力走出這片陰影。
我走到窗前,看著外面灰濛濛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禱:願李娜能在這場重生之旅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明。她的畫作曾經充滿了生命力,而現在,她的內心卻像一片荒蕪的沙漠。但我知道,只要她願意面對自己的過去,重新審視那些深埋的記憶,她一定能重新找回那份創作的激情。
我回到辦公桌前,翻開她的病歷本,記錄下今天的診療內容。她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而我,作為她的心理醫生,將陪伴她走過這段艱難的旅程。或許有一天,她會再次拿起畫筆,用色彩和線條描繪出她內心的世界。而我,也會在她的畫作中,看到那個重新煥發生機的靈魂。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