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宏樂意,尚書令曹節也默許,可還是有人提出了反對。這位反對者不是他人,正是王蒼的族父,侍御史王允!
這位年已四旬有餘的老者從殿旁站了出來,有理有據的說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諸如此子年幼,功績不足,豈能與霍驃騎相提並論之語。加上其為王蒼親族,劉宏就算不樂意,在其據理力爭的情況下,還是打消了這個想法。
不過不知道是那些金餅的作用還是小黃門的推波助瀾,尚書令曹節眯眼打量了王允片刻,然後緩緩起身,說道。
“武泉塞尉王蒼雖品秩不高,可功大需賞,加之解救了諸多雲中郡縣的百姓,甚至這些百姓還用歌謠來歌頌其功德,說明此子的功勞確實不假。”
“加之鮮卑久患,幾十歲來,邊地竟連一人的斬獲都比不上此子。前度遼將軍張奐亦不過是斬獲鮮卑三百級而已,如今此子的斬獲比之張奐,十倍亦恐少,可謂是有過之而不及也。”
“王御史雖愛惜羽毛,可高祖皇帝有言,非功不能封侯。”
“如今有功不候,天下士人將如何看待中樞,將如何看待陛下?!”
這番言論之下,王允只得作罷,可是一向聰慧的他發現,自家族侄遠在雲中,如何能引起尚書令曹節這位宦官的相幫呢?
深深的看了眼曹節,可後者站在前列,自己只能看到其背影,心中那股子疑惑越來越深。
最後關於王蒼的封賞果然如他所想,朝中以軍功特別徵召其為羽林郎,主日常侍衛戍從。
為了表示恩賞,以王蒼的家鄉為食邑,將他封為列侯。
是為金印紫綬,食邑百戶的雲中亭侯!
:()漢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