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翊皇用於鍊鐵的高爐,就設在這座炮臺中央的一座風車之中。
這座風車建在炮臺之上,不但有利於接收風力,還可以作為了望塔使用。
至於他用來鍊鐵的礦石,則是從朝鮮的茂山郡買來的。
朝鮮咸鏡道的茂山郡有豐富的鐵礦藏,
現代已經探明的工業儲量高達30億噸,遠景儲量50億噸。
其中,適合露天開採的儲量約10億噸。
20世紀30年代,北朝鮮建成茂山鐵礦。
2005年,中國取得了茂山鐵礦的50年開採權。
朝鮮可謂是一個天生的土豪,是家裡有礦的典範。
其鐵礦石儲量接近世界前十位。
它還擁有全球最大儲量的稀土礦床,有望將全球已知稀土氧化物資源量擴大一倍。
其菱鎂礦儲量也位居世界第一。
儲量在世界前十位的礦物還有鎢、鉬、石墨、重晶石、螢石等7種。
此外,朝鮮自古以來就有“產金國”之稱,而且金常與銀、銅等礦共生。
朝鮮還擁有“礦物標本室”的美稱,
最主要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鎢、鉬、鉛、鋅、鋁、鎂、鐵、石灰石、雲母、石棉、重晶石、螢石、石墨、菱鎂和煤炭等。
朝鮮西海海底堆積盆地面積大,有天然氣、煤炭、鐵、銅、鎳等大量地下資源。
不過這些都是現代才探明的礦藏。
其中以明末的技術條件可以開採和利用的主要就是鐵、煤、金、銀、銅、石墨等礦藏。
朝鮮鐵礦石儲藏量豐富,現代探明的埋藏量在90~110億噸以上,
主要有磁鐵、褐鐵和赤鐵,多分佈於地表層,易於開採。
論儲量,茂山郡在其中佔比最高,論品味,則是平安道的價川郡最高。
朝鮮的煤炭儲量也很豐富,現代已探明可開採儲量147.4億噸。
其中無煙煤儲量117.4億噸,褐煤儲量30億噸。
無煙煤主要分佈在西海岸的平安道,東海岸的咸鏡道主要是煙煤。
李國助就很渴望南海邊地公司能從李氏朝鮮手中取得朝鮮北部一些礦山的開採權。
特別是平安道的優質鐵礦和無煙煤礦,用它們鍊鐵,肯定能鑄造出優質的鑄鐵炮。
而且比用木炭鍊鐵成本低,還能保護森林資源。
這方面英國就是個前車之鑑,
由於在歐洲最早掌握鑄鐵炮技術,16、17世紀,英國鍊鐵主要是用木炭,
再加上造船,致使本國的森林資源遭到了極大破壞。
直到18世紀初,掌握焦煤鍊鐵技術後,這種情況才逐漸有所緩解。
不過李氏朝鮮當局對礦產資源的管控極其嚴格,
國內的私人都很難獲得開礦權,就更別說是外國人了。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至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的遼東礦監稅使高淮,
就曾想到朝鮮開礦徵稅,結果遭到了朝鮮的多方抵制。
相比之下,明朝雖然有鹽鐵專賣制度,也難免貪官汙吏的盤剝,
私人起碼還是能獲得礦山開採權的。
所以目前,李國助主要還是從羅津港購買朝鮮的鐵礦和煤礦。
至於以後,也許可以透過與朝鮮達成共同防禦條約,以獲得朝鮮北部一些礦山的開採權。
尤其是鴨綠江和圖們江沿岸的一些礦山,是李國助志在必得的。
因為那不僅可以為永明城邦提供必要的鐵礦和煤礦,還能為接應遼東難民提供方便。
不過咸鏡道那種以煙煤為主的煤礦不經過處理,是沒法用於鍊鐵的。
考慮到目前的人手,李國助還沒準備煉焦,主要是用這些煙煤製作煤餅,用於取暖。
煤餅在中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從漢代開始就出現了。
當時製作煤餅主要是為了便於儲存和運輸。
煤炭開採後,塊狀的煤炭大小不一,而且粉末狀的煤末也很多。
將煤末和粘土等粘結材料混合製成煤餅,可以使煤炭更好地成型。
在古代,一些鐵匠鋪附近就會有製作煤餅的場所。
煤餅能夠持續穩定地燃燒,為鐵匠提供穩定的燃料來打鐵。
唐宋時期,煤炭的開採和利用更加廣泛,煤餅在民間的使用也逐漸增多。
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