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靜兒歸來:家庭關係的新危機(1 / 3)

靜兒被鴻儒接回來之後,這個家庭就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鮮活的生命力,迅速煥發出新的生機。

靜兒回來沒幾天就彷彿完全變了一個人,從之前可能的鬱鬱寡歡變得活蹦亂跳。她在院子裡跑來跑去,那小小的身影如同一隻快樂的小鹿,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她的調皮、活潑和開朗就像春日暖陽下盛開的花朵,盡情地綻放著自己的美好。這是孩子內心世界得到安撫的外在表現,就像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靜兒回到熟悉的家庭環境,得到了家人的關愛,她內心的安全感迅速回升,使得她原本被壓抑的天性得以釋放。

她不僅自己充滿活力,還學會了主動幫媽媽做事。和媽媽一起照看妹妹,一起唱搖籃曲哄妹妹睡覺,這一幕幕溫馨的場景,就像家庭畫卷中最動人的色彩。她還開始嘗試承擔家務,學會了掃地,這表明她在努力融入這個家庭,想要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家庭成員。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看,孩子在家庭環境的積極影響下,開始有了利他行為的意識,這種意識的發展有助於她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

然而,孩子畢竟還是孩子,靜兒也會在幫忙過程中添亂。剛掃乾淨的院子被她擺滿很多石頭、磚頭,還會玩泥巴弄得全身很髒。這就像平靜的湖面偶爾泛起的漣漪,雖然有些許破壞秩序,但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發揮想象力的一種方式。孩子們就像是一個個小小的探險家,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有時候會因為不懂規則而做出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然而,鴻儒有時卻難以抑制自己對著靜兒怒吼起來。表面上看,這似乎僅僅只是一位父親對於孩子頑皮行徑所表現出的不滿與嗔怒,但實際上,其背後所潛藏的卻是錯綜複雜的情感脈絡。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鴻儒這般舉動或許源於他內心深處對於靜兒那殷切的期許。他滿心期盼著靜兒可以迅速融入家庭生活的軌道,成長為一個通情達理、溫順乖巧的好孩子。與此同時,不可忽視的是,鴻儒本人也許正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巨大壓力,再加上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理念如影隨形,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使得他在面對靜兒時偶爾會情緒失控。

據教育領域專家們的深入研究發現,為數眾多的家長在教導子女的過程當中,均或多或少地出現過類似這樣情緒暴走的狀況。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們未能掌握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並且在耐心方面亦有所欠缺。可是,如此這般的吼叫行為極有可能給靜兒幼小的心靈帶來不容忽視的衝擊與影響,宛如一陣狂暴肆虐的颶風,輕而易舉便能將柔嫩脆弱的幼苗摧殘折斷。更有甚者,某些時候當鴻儒無法完全掌控住自己洶湧澎湃的負面情緒時,甚至還會失手抽打孩子。

那些平日裡被深深壓抑在內心深處的種種複雜情緒,彷彿是一座隨時可能噴發的火山,又好似一隻被困於牢籠中的猛獸,一直在等待著一個爆發的契機。而這道最後防線,就像是一層薄如蟬翼的窗戶紙,看似堅固無比,但實際上卻脆弱得不堪一擊。

終於有一天,當那層防線被無情地衝破時,所有積壓已久的情緒瞬間噴湧而出,其勢之猛,猶如決堤的滔滔洪水一般,以排山倒海之勢洶湧而來,讓人猝不及防且一發而不可收拾。

被打過之後的靜兒,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她害怕自己會因為這次捱打而被父母狠心送走,從此失去溫暖的家庭和親人的關愛。於是,這個原本有些調皮搗蛋的小女孩,一下子變得乖巧懂事起來,不敢再有絲毫的任性妄為。

而作為父親的鴻儒,則認為對於孩子來說,有時候適當的體罰也是一種必要的教育手段。他覺得只有透過這種方式,才能讓孩子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不良行為習慣。

所以,在看到靜兒因捱打而變得聽話後,他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同時也堅信自己這樣做是正確的選擇。但是打完孩子後也會心疼後悔。

這樣幾次慢慢就迴圈了起來,這天,靜兒又不小心打碎了碗。鴻儒剛抬起手,看到靜兒驚恐的眼神,手在空中僵住了。他想起上次打了靜兒後,夜裡靜兒夢中的啜泣聲,那聲音就像針一樣紮在他心上。

鴻儒站在那簡陋的泥瓦房裡,周圍是斑駁的牆壁和幾件破舊的傢俱。他緩緩放下手,嘆了口氣。靜兒瑟縮在角落裡,小手緊張地揪著衣角,一雙眼睛怯生生地看著他。鴻儒蹲下身子,輕輕抱住靜兒,說:“寶貝,不怕,爸爸不怪你。”靜兒哇的一聲哭了出來,緊緊抱住爸爸,那哭聲裡夾雜著太多的委屈和不安。

夜晚,鴻儒躺在硬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