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生產出的商品,也會因為一些最尋常的衝擊而功虧一簣。
故而在提爾,蓋里斯讓伊莎貝拉他們直接免除人頭稅,並降低田稅,就是為了讓農民群體多上那麼一點可憐的消費能力。
而就這點增加的消費能力,都使得提爾的物價發生劇烈波動,以至於影響到市民階級的生活,可見這個時代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都在維繫著怎樣一個危險的平衡。
要麼消費能力不足,生產出的商品無力銷售,以至於生產者破產;要麼消費能力一點簡單的過剩就能造成物價的上漲,就能影響到其他人群的生活。
這卻就是提爾所面臨的處境,因為消費者市場的薄弱,任何一點波動都讓人難以忍受。
給工坊降稅,壓低物價,是處理城市內部物價矛盾的方式之一。
至於出口?
這年頭,提爾的主要出口物件是歐洲,在歐洲沒有發現美洲金銀礦前,歐洲具備消費能力的人群其比例,只會比耶路撒冷王國更低。
要知道耶路撒冷王國的城鎮人口占比是長期超過25%的,而歐洲的城鎮人口占比則是在整個中世紀從未超過10%。
這不到10%的城鎮人口比例裡面,又有多少是低消費能力的城市貧民呢?
稍微估算一下,就會發現整個歐洲具備消費能力的群體,可能都無法超過兩百萬,分攤到一個個國家手裡,那麼也就幾萬到十幾萬之間。
如果指望外部市場,能夠消化掉日後第二王國的產出,這就大機率是一件極端尷尬的事情。
可以說,議會中的矛盾,便在於改革的紅利,到底是被貴族侵吞,又或者說是去培養新的消費市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