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百80萬年才成就玉帝之位。
這就是舊神的修行缺點了,有劫難、被天地所妒、以及耗時太長。
再加上掠奪天地精華越多,對世界的影響也就越大。
就好比開公司,只有出賬沒有進賬,有支出但沒有盈利,供需不平衡遲早會倒閉清算。
所以舊神越多,世界就越發貧瘠、破敗。
如果不加以控制,任由舊神無盡地索取天地精華,最終世界意識就不能正常執行天道流轉。
沒了世界意識梳理法則,整個世界,甚至其所在的星系、宇宙都會相繼崩潰,禮崩樂壞、四時倒逆。
到最後或化為一片宇宙殘渣,或世界殘破不堪,苟延殘喘,環境極度惡劣。
就算到了概念神這些新神出現的時候,這種情況依然沒有什麼本質性的好轉。
雖然,概念神這些新神是融合、提煉各種神物、天材地寶當中的超凡特性,凝練虛擬的初級超凡規則去合成新的神權和神職,可以補益天地執行法則。
祂們對天材地寶的本身需求並不是太大,融合了超凡特性之後,大不了把天材地寶再次煉出來,返還天地。
可以說,每個新的概念神出現,都相當於這片天地多了一個新的、成體系的能量執行規則去梳理天地法則。
正所謂天道至公,新神幫了天地意識梳理法則,天地有所得益,自然會反饋新神,也就不會降下太離譜的劫難。
對概念神來說是大大減少了天劫的困擾。
但是這個過程還是太慢、太難。
畢竟有些超凡特性的寶物甚至要去另外的星系團、宇宙、星域進行收集,祂們就算有身外化身之法,光是路程也恐怕要按億年作單位來計算!
這麼久的時間才能成就一位概念神,才能補充那麼一條法則。
就算新神能壽與天齊,天地間資源的內迴圈進度也趕不上神只的數量,對世界意識來說還是入不敷出。
而對新神來說呢,天劫是減輕了,卻還有地劫(環境)和人劫(競爭者),雖然是比舊神時期好,但也好不到哪裡去。
就在這個時期,不知道哪個龍河域的天才想到了一個法子,既然劫難不可避免,那麼就反其道而行之。
乾脆把“劫難”也當做一種修煉資源!
自己主動去創造一段“劫難”的經歷出來,透過這種虛擬的劫難去得到所需的超凡特性。
只要提前預設自己所需的超凡特性,去自行設計一段符合的劫難,那麼當劫難結束後,世界意識就會有可能判斷祂已經渡過劫難,不再降下懲罰。
再怎麼說起碼不用撿個仙草,煉個仙丹,鍛造個神器都要挨雷劈了。
至於“地劫”、“人劫”什麼的,自己定好路線地點,找朋友來安排一下,演演戲,增加一下劫難的途徑點就可以了。
途中還可以看看這趟“劫難”裡有沒有其他的資源可以獲取。
到時候符合自己身概念的超凡特性就保留下來煉入幾身,不太符合的就分解煉成寶物、神器大家分一分,或者化成其他資源返還世間。
那麼不僅不需要太多的資源,更可以某種程度上無中生有,大大解決天地間的資源消耗問題。
甚至同一種資源,都可以分成好幾段不同的劫難,去看看能不能遇到不同超凡特性的寶物。
反正劫難過程當中也肯定會遇到一些其他神物,大機率也是與自己切身相關的,橫豎不會有太大的衝突。
問題就是,怎麼安排“劫難”,讓天地承認這個“劫難”呢?
如果這段劫難裡面的神物消耗太多,那麼就算一開始世界意識察覺不到,到最後一結算,肯定知道不對勁,那就又要挨雷劈了。
怎麼樣才可以把資源利用到極點,又不會引起世界意識反感呢?
這個天才又想到了一個方法。
就是利用佛家的“報身”理念去主動渡劫,渡過劫難後再將整個“報身”當做神權和神職煉化就可以了!
對於概念神一系來說,這種虛幻的概念存在也可以當成一種修煉資源。
“報身”原本就是指以法身為因,透過修煉而獲得佛果之身。
法身明顯也可以代指自身,是一種特有概念,代表自我的一種,而“劫難”的過程何嘗又不是一種修煉過程呢?
最後,佛果之身也可以代指透過劫難後天地之間的各種反饋。
或者神職,或者各種天材地寶,只要是天地認可,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