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達成。
但在陳山仁看來,這前三步其實就是東漢魏伯陽在《參同契》裡總結的丹道精義,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
而事實上,陳山仁自創的體外迴圈修煉法門《一炁輪轉法》,也有基於這丹道四步進行改良而成的。
之所以是輪轉迴圈的形式,除了受各種話本、小說的薰陶外,其實更多的也是正統道教的指導思想作祟。
跟各種修仙流小說裡的升級形式不同,道教經典裡面對這四步的理解,其實是同時進行,且每一個境界都需要持續修行的。
簡單舉個不那麼恰當的例子,這裡的“精”“氣”“神”可以分別對應營養,氣血,和精神(思想自我之神)。
先是攝入營養強壯身體,身體強壯氣血自然渾厚;氣血渾厚自然能夠滋養精神;精神足夠又能夠反哺靈活開發肉身機能。
吸收更好,氣血更強,然後又能滋養精神,以此為內迴圈。
而“虛”和“道”則對應思想境界,和自我之路,這個就比較玄了。
理論上,精神足夠強大之後,就能開發腦域。
看待問題、事情的角度會出現變化,變得超然、冷靜,甚至能看見常人不能看見的事物。
從現在陳山仁的超凡理論上來說,就是感知到超凡粒子,開啟了超凡視覺,看到的東西多了,思考東西的角度也就不同,說話做事的風格也會改變。
這在普通人看來就是性情大變,處世漠然,也有的人會叫這種現象為“太上忘情”。
這就是“虛”。
而進入這個階段之後,修者就會開始思考自然奧秘,探索天地間能量的執行,感應天地人三者的聯絡,開啟自我進化之道路。
於是為感應天心,最終實現天人合一。
此乃求“道”。
而“虛”和“道”的階段實際上是生命自我進化的過程,自然又會壯大自身,與“精”“氣”“神”三者又構成了一個迴圈。
“虛”“道”為大迴圈,又與“精”“氣”“神”三者構建的小迴圈勾連,大小迴圈往復不停,週而復始。
而神通、法術只不過是能夠感知到的能量越多,用不同的程式、方法去撬動而已,本質上是能量的不同應用方式。
陳山仁曾經一度以此為修煉真理,亦以為修煉一途無論至何境界,都始終會貫穿這五個階段,直至剛剛,他的“真理”被完全顛覆。
陳山仁自從被“微型金箍棒”當頭一棒之後,金箍棒便化為一道金光衝入了他的靈臺之中,自動演化各種修行秘聞。
而陳山仁剛剛消化完這些資訊之後,他終於明白以前的自己,思想是多麼的狹窄!
或者說,通天九步前三步和陳山仁之前奉若珍寶的“真理”差不多,但到了第四步之後,情況就完全脫離以往他理解的修行方式了。
為什麼呢?這就要從頭說起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概念成神這條新路還沒有普及的時候,舊神的修煉方式乃是逆天而行,掠奪天地之精華補充自己。
例如信仰神,泰坦神,原始神這些,都是透過掠奪生命信仰,或者天材地寶的方式去壯大自身。
這種掠天地之精華的修行方式會一定程度上受到有世界意識的“天地”所厭棄。
於是“天地”就會本能地重點關注祂們、阻止祂們。
世界意識會對掠奪資源到一定程度上的舊神貼上標記、針對性地降下劫難。
祂們要得到修煉資源就需要透過“天地”設下的層層劫難考驗,才能得到滿足自身修煉需求之物。
以至於這些身上被貼了世界標記的舊神會被各種大小天地重點監視。
就算神遊太虛,去到了其他星系、宇宙,都會被其星域意志或多或少的忌憚、排斥,甚至降低、限制其神權威能。
可以這麼說,那時候是個撿根仙草都可能會挨雷劈的時代。
而舊神當然也不是那麼好相處的。
當每一個劫難成功度過,舊神為了報復天地,都會施展大法力將其劫難的經歷烙印在天地之中,化作一段傳說流轉世間。
以這段傳說為紐帶,不斷收割天、地、人三者的能量,用以維持其神位、神職和神權。
這就是最早期的傳說、民俗、神話等等的由來。
比較有名的例如赫拉克勒斯的十二試煉等等。
再舉個例子,傳說中的玉皇大帝就歷經了1750劫,歷經2億2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