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齊國重開稷下學宮,諸子百家齊聚於此,想來我儒家聖人也不止一位才是。”
“此事卻是不假。”周敦頤點了點頭,“僅我所見,便是已有孔孟二位聖人,墨子、公輸般,管子與晏子偶爾也會來論道,我走之前,似乎楊朱、惠施二位先生也到了稷下學宮;二位程先生,以及朱先生,再算上那個從金陵來的王守仁先生,眾人每天論道,倒是好不熱鬧。只是……”
周敦頤忽然嘆了口氣。
“只是什麼……”
“不,沒什麼,只是在論道的時候有些感慨罷了。”周敦頤擺了擺手,“你這麼說,莫非是有哪位先生路過了開封?”
“倒不是路過開封,他自稱是從臨淄而來。”
“自臨淄而來,在我走之前,沒有人離開稷下學宮啊?”周敦頤的疑惑更深。
“此人自稱是夫子的學生,我等的前輩——曾參。濂溪先生人在臨淄,莫非沒有見到過孔聖門下的七十二賢?”
“你再說一遍,這人是誰?”
“曾子……就算七十二賢不能齊聚,也總會有上幾位吧……”
“速去稟報太祖皇帝!”就算周敦頤養氣功夫再深,此事也不禁變色。
“怎麼了,這難道……”
“沒有什麼七十二賢。”周敦頤看著司馬光的眼睛,一字一句,“除了孔孟兩位夫子,七十二賢沒有任何一個人來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