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昔日尚且不直呼我名號,中山公還真是嘴快,開口閉口就要賓低頭……”
“你別拿叔叔出來壓我,我告訴你張賓,主上是我叔叔,就算老子改了漢名,老子都是跟他一個姓。你算個什麼東西,裝模作樣,仗著會拿幾個主意……”
張賓閉起眼睛,不再與石虎爭執,任由這廝自顧自地叫罵。冉閔見勢頭不對,也默默退出大帳,只留下石虎一人一時羯語一時漢話地說個不停。
豎子不足與謀。張賓不由得想起《史記》中范增恨恨說出的這句話。他素來以張良自比,此刻竟多少了解了一點項羽這位謀士的心情。不過現在不是懷古的時候,他要考慮的是大趙下一步的方略。
這個宋國的情形這一年裡他派遣細作,詢問商賈還是有些瞭解的。知道是此間天地的後來人,據那些商賈所說,宋國所佔的開封城富庶繁榮遠超平原,那消耗的戰術必定是行不通的。而冉閔與宋將岳飛河岸一戰,最後僅以身還,說明宋軍戰力之強,遠超張賓認知內的所有對手。宋軍放回的俘虜還到處宣揚宋軍主將如何神勇,宋軍陣勢如何嚴整,就差把岳飛說成胡天神下凡了……
那宋軍為何還不組織攻城呢?這是張賓最想不通的一點。宋軍若是乘勝追擊,以平原的兵力,哪怕可以堅守,也必定會有慘重的損失。但宋軍只是掃蕩了沿河一線的馬場糧倉,似是沒有攻城之意。說來可笑,他們在平原城外橫行無忌之時,素來悍勇的羯人都不敢出城去阻擋那位“下凡的胡天神”,看來他們天下無敵的幻想在河岸一戰已被打得粉碎了。
但幻想破滅也好。石虎是個愚夫,但石勒不是。張賓相信自己選擇的主君,不會莽撞出城去打一場必敗之戰。宋軍如此行事,就只有一種可能——他們要逼降石勒,兵不血刃,拿下平原。
往日張賓曾力勸石勒不要降晉,但換到今日,坦誠的說,投降的確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他反覆思量了許久,今日又見到了沉默不語的冉閔,更加確信眼下的平原根本擋不住宋軍,敗亡幾乎是註定之事。石勒不是個沒有氣量的人,張賓認定,石勒是個亂世中的英雄。既然是英雄,自當知道什麼時候應該低頭。
呼——
體力還真是好。張賓長出一口氣,看著還沒停嘴,不住跺腳的石虎不由覺得有些好笑。不過石虎現在說的都是羯族語言,自己雖然學了些皮毛,但這些粗鄙之語是一句都聽不懂的。
還是先送些金帛議和停戰吧。張賓在心裡拿了主意。宋人既然不急,那自己也沒必要一個勁湊上去,暫且求個喘息,留神觀望一下週邊形勢,再做決斷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