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唏噓破金陵(2 / 2)

小說:負刀江湖行 作者:老王抓小妮

,這般呵氣入長安的神奇吐納之術,夜三更曾在過午詢問過張九厄以及張三封,只是其中玄妙這兩個自幼修習道法自然的羽衣真人也是參悟不透,只能說一句”氣存乎內,形彰乎外“這種順其自然的道教口訣。

修習天道秘法的張三封自有一氣化三清的恐怖修為,認為萬變不離其宗,歸根結底還是道家的呼吸吐納之法,便傳給夜三更一套關於養生的呼吸吐納之法,六字訣,讓夜三更冥想時藉助此法修習。

只是誰也不曾想到,僅僅是利用這六字訣呼吸吐納才幾日,體內氣勁便有如此異變,讓人匪夷所思不解其意。

自然也是害怕如此擴充之下經脈別絡實在承受不住,恰好不再是前幾日那般曉行夜宿的借住旅店,今日裡也稍稍能放鬆一下緊繃的情緒,夜三更靜下心來開始探查自己體內這怪異變化。

遊走間與平時無異,氣息一個迴圈歸於氣海也是海納百川般悄無聲息,如此平常之中透出不尋常,才最最讓人害怕。

畢竟這心法,自家那老頭子都不曉得其來歷,至於能練成什麼樣,傳言大成者便可不日飛昇,自己二十多年盲人摸象一般,純粹就是瞎子過河,要不是膽子大,恐怕在好幾次危機時刻,嚇也會嚇死過去。

呼氣吸氣,心法運轉下體內氣息週而復始,天地浩然之力雄渾無比,與之相輔相成,遊走時再度產生的充盈似是要把身體撐裂一般,不得不放棄繼續修習的夜三更在六字吐納口訣的輔助下唏噓間斷掉體內氣息與外界的聯絡,悉數撤回體內,心神吞吐恢復如常,卻在倏忽轉瞬之際心隨意動。

道教六字吐納口訣,吹呼呵唏噓呬。

根據吐字口型便能領會其中真諦,簡單易懂且易學,如此唏噓間,清氣入體濁氣外釋,恍惚裡氣海便奔騰如百川入海,經脈跌宕起伏,別絡也是浩浩湯湯,一時間神清氣明意定心閒。

猶記得那日裡自己以殮刀墳中無儔刀氣退敵後一時駕馭不住昏死過去,在兔兒爺妙手回春之下雖說並無大礙,四十多年精研醫術不曾習得一絲武藝未窺得武道半分門檻的兔兒爺,這個跟隨靠山王恁些時間的卯字位十二馬前卒就曾說過,人體如金匱,汗牛充棟,以海納百川之勢囊括萬千,可說芥子納須彌。正所謂良莠不齊魚目混雜,自然就有些讓人吸收不了的東西,排斥之下便堆積到了一處,與金匱相對,稱之為金陵。

久積不洩,自然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武道一途,不管是三教還是以武證道的純粹武人,但凡修習途中雜念淤積,自然便會如絆腳石,讓人步履維艱滾芥投針。甚至於起到一些事倍功半的作用,讓修行正途蒙生汙垢,誤入歧途。

是以金陵之中,埋葬諸多修習途中不曾注意的濁氣,洩之不及,便積少成多,阻塞經脈。

適時在藉助刀氣震懾敵人時,那悍然氣機滔滔,也是陰差陽錯的激發出體內金陵中最不引人注意濁氣,使之清氣難以為繼,才導致氣機衰敗,昏死過去。

如此說來,閉目感受著剛剛轉瞬即逝的契機,那一絲如同靈光一閃的感覺在千鈞一髮之際抓進手裡,融會貫通。

唏,清氣浩浩而來。

噓,濁氣滔滔而去。

氣出丹田再次週而復始循序漸進,遊走小周天,先舒緩十二經脈,再通一百零八竅穴,最後依附於三千六百毛孔。

心奓體泰。

唏噓去金陵。

復行一週又一週,好似剛剛學會走路的孩童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渾然忘我的夜三更將體內幾欲撕裂的氣息隨著一唏一噓的呼吸順其自然,張馳間自得其樂。

伴隨著極有規律的吐納在寂靜的夜裡瀰漫四散,初春季候裡要破土的青草,要於枝間吐綠的嫩芽,悄然而至的東風,棲息淺寐的歸雁,不知不覺,自然也不會有人察覺到這微乎其微的變化,彷彿一切都恰逢其會,開始與窗前的夜三更相得益彰。

天地間氣機大盛,盈盈間自成方圓,充斥左右。

再睜眼,好似眼前所有都變了個景象,夜三更不自覺的伸了伸懶腰,喉間便是一聲輕吟。

如同佛門盪滌宵小獅子吼,也像道教震懾奸佞青牛哞,儒家傳道受業解惑亦有先生琅琅循循善誘,勸人向學教人為善口含錦繡。

當是時再起呼吸,氣息流轉便要引起風雲變幻,這一聲輕之又輕若呻吟,周遭清明。

婉轉如,龍抬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