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可以輸出電流。但是轉化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而且通道和電極的材料壽命更要有大的提升。
七是水冷偏濾器,為了廢能利用,要做到環保無汙染或盡力降低汙染,符合國家規定。
根據以上分析,我建議組成七至十個研發小組,進行攻關。
另外等離子體的建模工作由張總指揮親自擔任該小組組長。”
張衝志摸了摸頭髮,只好接受下來。
現在劉同桂和王喜良等人的大腦觸突發揮作用的數量都達到一千萬億以上,已經遠超一般人。
對各項知識的接受速度很快,已可以達到張衝志的五分之一水平,向著綜合性人才大踏步邁進。
這次劉同桂和王喜良都擔任副指揮,劉同桂負責技術,王喜良負責協調與外部的關係,這大大減輕了張衝志的工作量,讓他有機會將精力投入到關鍵方面。
接下來會議將整個工程進行了分工,分為11個研究小組。
其中:
等離子體建模和仿星器超腦控制系統兩個小組由張衝志負責。
劉同桂負責核能利用和水冷偏濾器兩個小組。
諸葛星空負責輸入電流控制系統小組。
孫曉絡和魯純青負責外部磁場線組的製作。
馬錳綱負責防中子福照材料小組。
墨飛天負責氚回收利用小組。
西門星宇負責廢能利用小組。
王喜良負責外勤小組。
由於這個工程事關重大,所以所有參會人員都積極性很高,所有人都分到相應的任務,劃歸11個小組管理。
張衝志將有關的大量封存在超算中心的可控核聚變資料和有關資料按照各人的許可權對外開放,讓各人回去與所分到的相關工作人員一起制定工作方案,在五天後上報指揮部。
相關工作人員是張衝志與劉同桂、王喜良根據超算中心的選配,再合理調整後搭配完成的,做到人盡其才。
張衝志這兩個小組,也都按排了各二十名工作人員,張衝志為每個小組指定了一名副組長。
分別是孫雲旻負責蒐集等離子資料,並指導建摸,王鴿負責仿星體控制系統,總框架由張衝志建立,他們負責完善補充起來。
最後再由張衝志最佳化,主要是培養這方面的後期人才。
西南和肥城物理研究所都派來了十名工作人員,但是真正的一線專家都沒有派過來。
西南核物理研究所還派來兩名差不多的專家,八名工作人員也算是精英人員。
肥城高能物理研究所卻只派來一名博士後,五名剛畢業的博士,四名研究生。
這裡面有兩名博士和兩名研究生都很木納,張衝志與他們交談後,又經過黑星的考察,卻十分高興,原來自己又拾到寶了。
又可以撿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