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民俗傳承,凝大明之民心
楊英豪在成功處理完賑災之事後,讓受災地區的百姓逐漸恢復了生機,可他的思緒卻又飄向了另一個關乎大明根基的方面——民俗文化傳承。在他看來,民俗承載著百姓的生活智慧與情感寄託,凝聚著民心,若能將其好好傳承發揚,大明的凝聚力必將更強。
這日,楊英豪在王府中召集了各地有名的民俗學者、民間藝人以及一些熟知地方傳統的老者,眾人齊聚一堂,雖不明鈺王殿下此舉何意,但都滿懷期待。
楊英豪起身,拱手說道:“諸位,我大明地域遼闊,各地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如那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技藝精湛的民間工藝、動人心絃的民間故事等,皆是我大明的瑰寶。然如今,有些民俗或因戰亂,或因傳承難繼,漸有失傳之危,本王想與大家一同商討如何更好地傳承與弘揚我大明的民俗文化,還望諸位暢所欲言。”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率先開口道:“殿下,確如您所言啊,就拿咱這京城的上元節來說,以往那可是熱鬧非凡,花燈滿街,百姓們猜燈謎、放煙火,闔家歡樂。可如今,不少人家因生計忙碌,這上元節的味兒都淡了許多,那些精巧的花燈製作手藝,也沒幾個年輕人願意學咯。”
楊英豪微微點頭,回應道:“正是如此,民俗文化需代代相傳,若沒了後人傳承,那可就真的消失了。本王覺得,咱們當先從整理各地民俗入手,將那些傳統的習俗、技藝、故事等都記錄下來,編纂成冊,也好讓後人知曉。”
眾人聽後,紛紛贊同,當下便分工行動起來。有的學者負責去各地收集民間故事,聽老人們講述那些口口相傳的神話傳說、歷史典故;有的藝人則專注於記錄各類民間工藝的製作流程,像剪紙、刺繡、木雕等,從選材到成品,每一個步驟都詳細記載;還有的則去梳理各地傳統節日的習俗,探究其由來與寓意。
楊英豪也沒閒著,他親自參與到一些民俗的體驗與記錄中。比如,他跟著一位剪紙藝人學習剪紙,那藝人拿著剪刀,在紅紙上靈活翻轉,不一會兒就剪出了一幅活靈活現的花鳥圖。楊英豪讚歎不已,虛心請教道:“老師傅,您這手藝真是精妙啊,不知這剪紙可有什麼講究,又該如何傳承下去呢?”
那藝人笑著說道:“殿下,這剪紙講究的就是個心思巧妙,心中有樣兒,手上才能剪出好東西來。只是如今願意學的年輕人少咯,都覺得這掙不了多少錢,不如去做別的營生。”
楊英豪聽了,心中思索著,要想讓民俗文化傳承下去,光靠記錄可不夠,還得讓百姓看到其價值,願意主動去學習、參與才行。
於是,在民俗資料整理的同時,楊英豪又開始謀劃著舉辦民俗文化節。他想在京城劃出一片專門的場地,定期舉辦活動,展示各地的民俗文化成果,讓百姓們都能親身感受其中的魅力。
楊英豪將這想法與眾人一說,大家都覺得甚好,立刻著手準備起來。經過數月的籌備,第一屆大明民俗文化節終於拉開了帷幕。
這一日,京城的那片場地熱鬧非凡,入口處便擺放著各種精美的民俗手工藝品,有色彩斑斕的刺繡作品,栩栩如生的木雕擺件,還有那形態各異的剪紙,引得過往百姓紛紛駐足觀看,發出陣陣讚歎。
往裡走,是一個個表演區域,民間藝人們正在展示著自己的拿手絕活。有舞龍舞獅的隊伍,那靈動的身姿,激昂的鼓點,彷彿將節日的喜慶氛圍渲染到了極致;還有踩高蹺的藝人,扮著各種角色,在人群中穿梭,惹得眾人哈哈大笑;戲曲臺上,名角兒們正唱著經典的曲目,那婉轉的唱腔,細膩的表演,讓聽眾如痴如醉。
楊英豪帶著林婉清也來到了這民俗文化節上,林婉清看著眼前熱鬧的場景,眼中滿是驚喜,拉著楊英豪的手說道:“殿下,您這主意真好,瞧這多熱鬧呀,感覺大家都沉浸在這民俗的歡樂中了呢。”
楊英豪笑著說:“婉清,這民俗文化可是咱大明的根,只有讓大家都重視起來,傳承下去,咱大明才更有凝聚力啊。”
在文化節上,還有專門的互動區域,百姓們可以跟著藝人學習剪紙、刺繡,嘗試製作一些簡單的手工藝品。孩子們圍在藝人身邊,眼中滿是好奇與興奮,嘰嘰喳喳地問個不停,老藝人們也耐心地解答、示範,那場面溫馨又和諧。
不僅如此,楊英豪還安排了民俗文化知識的講解與競賽活動,邀請學者們上臺講述民俗故事、習俗由來等知識,然後讓百姓們參與答題競賽,答對的便能獲得一些民俗小禮品。這一舉措,讓百姓們在玩樂中也學到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