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賑災濟民,撫天下之傷痛
楊英豪在外交斡旋上成功穩住了大明的邦交,讓周邊局勢漸趨安穩,可還未等他鬆口氣,國內便傳來了災荒的訊息。多地遭遇了罕見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餓殍遍野,慘不忍睹。楊英豪聽聞此訊,心急如焚,當下便決定全身心投入到賑災濟民之事中去。
楊英豪先是進宮面見朱瞻基,一臉凝重地稟報道:“父皇,兒臣剛得知多地遭受旱災,百姓困苦不堪,如今正是急需朝廷出手相助之時,還望父皇下旨開啟賑災之舉,兒臣願親赴災區,督管賑災事宜,定要讓百姓熬過這艱難時刻。”
朱瞻基亦是滿臉憂色,點頭道:“鈺兒,朕也正為此事憂心,既你有此決心,朕便準你前去,朕會即刻從國庫撥出賑災錢糧,你定要妥善安排,莫讓百姓再受苦了。”
得了旨意,楊英豪馬不停蹄地開始籌備起來。他召集了戶部、工部等相關部門的官員,商議賑災的具體方案。戶部官員彙報道:“殿下,當下國庫能撥出的錢糧雖不算少,可受災之地範圍頗廣,若想全面覆蓋,恐怕有些吃力,還需合理分配才是。”
楊英豪沉思片刻後說道:“先按照各地受災的嚴重程度劃分等級,重災區優先撥付充足的錢糧,同時,要確保這些錢糧能實實在在地發到百姓手中,不可被貪官汙吏中飽私囊,這一路上的押送也需安排得力之人負責。”
工部官員則說道:“殿下,除了錢糧,還需考慮到水源問題,災區缺水嚴重,咱們可以組織工匠前往,幫忙打井、修建簡易的水利設施,或許能緩解燃眉之急。”
楊英豪聽後,覺得有理,當即安排下去,一邊組織押送錢糧的隊伍,一邊召集各地的能工巧匠,一同奔赴災區。
數日後,楊英豪帶著賑災隊伍抵達了一處受災極為嚴重的縣城。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破敗景象,百姓們衣衫襤褸,面黃肌瘦,許多人都餓得躺在路邊,眼神中滿是絕望。楊英豪見此情景,眼眶泛紅,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改變這一切。
他先是找到了當地的縣衙官員,詢問災情和之前的救災舉措。那知縣慚愧地說道:“殿下,下官已盡力施粥救濟,可災民太多,糧食根本不夠啊,而且這水源枯竭,實在是難以為繼。”
楊英豪沒有過多責備,而是立刻指揮眾人行動起來。他讓工匠們在縣城各處尋找合適的地方打井,同時安排士兵們搭建起臨時的粥棚,開始煮粥賑濟災民。
為了防止出現哄搶等混亂情況,楊英豪親自站在粥棚前,高聲說道:“各位鄉親,朝廷的賑災錢糧已到,大家莫要爭搶,都能有口吃的,只要咱們齊心協力,定能熬過這旱災啊!”百姓們聽了,紛紛跪地感謝,口中高呼著“鈺王殿下千歲”。
在打井的過程中,卻遇到了難題,地下水位過低,普通的打井方法難以挖到水。工匠們面露難色地向楊英豪彙報,楊英豪一邊安撫眾人,一邊憑藉自己所知的一些現代打井知識,建議改變打井的角度,往更深的地方探尋水源,並且採用一些加固井壁的方法,防止坍塌。
工匠們按照他的方法嘗試,經過幾日的努力,終於成功打出了幾口水井,清澈的井水湧出時,百姓們歡呼雀躍,彷彿看到了生的希望。
而另一邊,林婉清在京城聽聞楊英豪在災區辛苦賑災,心中擔憂不已,她雖是女子,可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於是,她組織了京城一些醫館的醫者,帶上藥材和簡單的醫療器具,也趕往災區,想要為災民們診治疾病。
楊英豪得知林婉清前來,既感動又心疼,趕忙前去迎接:“婉清,你怎也來了,這災區條件艱苦,你一個姑娘家,實在是太辛苦了。”
林婉清卻堅定地說:“殿下,婉清雖力量微薄,但看著這些災民受苦,實在不忍心,能幫一點是一點呀。”
在林婉清和醫者們的幫助下,那些因飢餓和惡劣環境而生病的災民們得到了救治,減少了傷亡。
隨著賑災工作的推進,楊英豪發現,僅僅依靠朝廷撥發的錢糧還是不夠,還需想辦法讓災區儘快恢復生產,實現自救。他鼓勵百姓們將一些還未完全乾涸的土地利用起來,種植耐旱的作物,並且親自指導他們如何進行耕種、灌溉。
同時,楊英豪還想出了以工代賑的辦法,組織災民們參與到一些簡易水利設施的修建、道路修復等工程中,這樣既能讓災民們透過勞動換取口糧,維持生計,又能為災區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然而,賑災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一些押送錢糧的官員,禁不住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