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太平堡外的振威軍中,只有標營、前軍中軍營、前軍前營中的肉搏兵能達到每人雙層重甲,而且還只是鱗甲背心而已。弓箭手們就只能將就穿著粗陋的鐵網甲,也就是中原所說的鎖子甲,至於說一眾長夫軍,就只能套件牛皮甲意思一下了。
而這種鎖子甲就精良程度遠遠不及口內明軍制式的鎖子甲,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畢竟打造精良的鎖子甲需要更多的鐵料,而口外草原又是一個寸鐵寸金之地。
拿下公忽洞鐵礦的振威軍自然不缺鐵料,可缺的是時間和人手。
早在一個月之前,張亦隆就不得不下令全軍所有人每天必須抽出至少半個時辰去金爐社參與鍛造工作,包括三位大帥在內,任何人都不能逃避,病人除外。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運來的鐵料數量很多,可打鐵的人手卻極度不足,好在有胡新明發明的新式化鐵爐,爐子是不缺,可金爐社那點可憐的人手根本不足以完成振威軍交給的生產任務,那就只能全軍上陣了。
上到大帥,下到長夫,人人都得去當鐵匠。可就算如此,短短一個多月,也只能將就湊合出一千餘件鱗甲背心和兩倍於此數的鐵網甲。
為了震懾太平堡守軍,亮相的三個步軍營自然要盔明甲亮,可實際上稍往後陣多看幾眼就能發現甲冑雜駁不堪。只不過王雷等人的注意力完全被前軍所吸引,壓根沒注意到後軍是什麼情況。
按張亦隆定下的規矩,裝備好的就要多出力,所以衝入太平堡內肉搏的第一梯隊自然就是甲冑最好的中軍、前、後三營。按董一振等大明軍官的估算,一千餘人殺入太平堡後,應該能在兩個時辰內解決戰鬥。
畢竟太平堡是一個商業帝國,只要振威軍軍紀嚴明,不打家劫舍,不亂砍亂殺,真正鐵了心拼死一戰的畢竟是少數,就算是商會會長親自出馬,估計也不過能聚集起幾百人馬,翻不起什麼大浪。
既然眾人都這麼說,張亦隆也就不再多說什麼,示意眾人下去準備,說是日落之前,可實際上根本不可能等到那麼晚,對於新生的振威軍來說,夜間巷戰是大忌。
攻城宜用炮,所以張亦隆就把這事全權委託給了於碩,自己帶著標營要去處理另外一件事。
達陽臺吉的心腹楊大乖曾經提到,在太平堡堡外聚居著一支由三百多戶山東人組成的小聚落,這個小聚落的核心是山東登州衛逃出來的50多軍戶。準確的說,是從山東登州衛一路殺到口外草原的,這種強悍的戰鬥力自然吸引了張亦隆等人的高度關注。此外,這個小聚落因其首領死得不明不白而與太平堡商會交惡,就算是有了柳萬科的擔保,也只是將雙方的矛盾緩和了一些。
根據對糧倉俘虜的突審,張亦隆獲知了不少新情況,例如這個小聚落中的成年男丁會集體出動到太平堡中幹活兒,日出進堡,日落前出堡,從不在堡中過夜,過冬需要的糧食和各種物資大部是從太平堡中用高價購來的,少量是柳萬科等人捐助,由於數量有限,所以其整體生活較為困苦。聚落中藏有武器,並建有一個一人多高的圍牆,所有山東逃民都集中居住在圍牆之內,大多數都只能住在地窩子裡。
在張亦隆看來,這是一支可以收歸已用的部隊,正好標營亟需補充兵,要是能把這些軍戶收入其中,不失為一件好事。
基於這樣的理由,張亦隆帶著少年侍衛隊、標營和一隊少年擲彈兵草草吃過飯就直奔位於太平堡東南側的小聚落。
離著還有一箭之地,張亦隆就對身邊的姜瑋說道:“這地方修的有點意思啊。”
姜瑋看了一會兒,也有些驚訝,“這是一個簡陋版的村堡啊。”
沒錯,一個不算完善的村堡,出現在眾人眼前。
這是一個由一人多高的土圍子圍起來的小村,四角上還各建了一個簡易的二層望樓,村中央更有一座三層高的木製望樓,肉眼可見上面正有人盯著這邊。
方布策馬靠過來,“大帥,要不要我去傳個話?”
張亦隆在栗色戰馬上扭了幾下,還是騎不慣啊,“不用,讓你手下的弓箭手把信射進去就行了。”
所謂一箭之地是指振威軍標營慣用的步射長弓,比太平堡常用的角弓,在射程上要遠至少20步。
“是,大帥!”方布抱拳行禮後,從隊伍中挑了一個射術精湛的,把一封交給他,讓他射入村堡中。
弓箭手翻身下馬,接過書信,不敢有絲毫大意,先抽出一支尖頭梅針箭,再用隨身帶的細羊毛繩把裝有書信的牛皮袋縛緊在箭桿上,這才深吸一口氣,雙臂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