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局這要是讓機場學著一起改動,這就意味著介紹信成了笑話。
機場都成企業了,自負盈虧了。
還能指望他老老實實地做介紹信,設定一道門檻阻攔乘客嗎?
當然不可能。
同樣,很多國營廠是怎麼活下來的?
不是領導人多麼多麼聰明,改善了工藝,或者開拓了市場。
而是他們明確的告訴統銷的供銷社。
老子不給你們過去的低價格了。
你也別給我派遣指標了。
價格一律按市場上的規矩來。
所以,茅臺酒飛上天了。
過去,糧食少,酒本身就是消耗糧食資源變得,漲價也就合情合理了。
敢於打破常規的企業,才能活的出色。
王局走訪多久地,帶著各個部門負責人到處開會。
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直到不久以後,山西航空出了一次超載事故。
王局大怒:“改改改,他們什麼時候能改?”
“機場方面都是瞎子嗎?”
“這麼明顯的超載都看不見?”
“山西航空和臨汾機場同樣負有責任,必須共同賠償。”
臨汾機場懵逼:“啥玩意,我是政府單位,我也賠錢?”
隨後,王局透過集體會議表決,下達了民航三改。
這次核心就是改機場。
介紹信制度提前結束。
機場即刻開始,變成基地公司,必須要獨立盈虧。
同時需要對民航局和地方領導雙重負責。
從美國faa引進的相關制度,不僅僅限制航空公司,一樣限制基地公司(機場)。
另外捎帶的就是對飛機制造商的相關規則劃定。
多項內容明確了扶持國產飛機的核心思路。
買國產飛機送航線。
飛短途給補貼。
限制每年進口飛機數量限制為50架。
所以,西飛、鵬飛,爭氣點。
最後的訊息,大部分人一笑了之。
現在,巔峰狀態也就88年,達到了三十多架外國飛機。
50架,可能嗎?
結果,後腳楊傑就提交了自己的申報計劃。
港龍航空的購機數量,也加入給民航局,一併統籌。
這下所有人麻瓜了。
港龍航空,不少人是聽說過的。
平均每年引進10架小飛機。
現在它就單獨佔據了10架的名額,其它航空公司怎麼活呢?
目前航空業欣欣向榮。
連新成立的海航都第一年就下單4架客機。
其它大公司更加不會落後。
89年,那40架的外國飛機配額,轉眼間就沒了。
未來幾年,大家都將圍繞50架飛機的名額你爭我奪。
直到王局調走或者改規則為止。
出了這個事情,英國人是最緊張的。
大概是怕楊傑反悔了,果斷的提前一年交付新飛機,順帶把舊資料一股腦的賣掉。
六七十年代的老技術,他們早就看不上了。
楊傑美滋滋的收下了最後的10架進口的146飛機,這也意味著他旗下的三家航空公司都不能參與89年購買國外飛機的計劃。
沒事,146飛機改成國產化飛機。
楊傑:“反正都是四發飛機。”
“就是大飛機與小飛機的區別。”
“以後這飛機就改名了,叫運十-100。”
老馬欲言又止:“你這算了我不說了。”
這取名就沒有好聽一點的嗎?
引進146-100型飛機的技術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獲得這款發動機的最初資料。
估計很多人沒有想到一點。
bae146-100型飛機的發動機,其實最早是一款軍用直升機使用的渦軸發動機改進的。
後續型號才改成美國通用公司或者普惠公司那種更加穩定的引擎。
結果,舊型號的發動機說是不可靠,卻沒有發生過大事故。
新引擎很可靠,反而事故頻發。
主要就是英美兩國的技術整合不一致導致的。
上飛折騰d82接近8年時間,才勉強合格。
說明單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