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趟航班的飛機,是英國人的三叉戟飛機。
這是一款和波音707差不多時期相互競爭市場的飛機。
波音707誕生之初,英國人沒有大型遠端客機。
於是英國人開始研製。
玩四發噴氣式飛機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油耗過高。
油耗高,就容易飛不遠。
英國人選擇了三個發動機組合。
機翼兩側各一臺發動機,機翼尾部一臺發動機。
這就是三叉戟的由來。
這個操作當時是驚呆了業內人士。
但考慮到英國人曾經把2臺發動機疊加放尾部的做法,似乎也沒毛病。
還別說,三叉戟出來的時候,就引領的時代的潮流。
三發飛機的燃油經濟效益比起四發飛機好多了。
並且可以從歐洲飛越大西洋,直達紐約。
當時的波音707飛機,載客120人,一小時燒油12噸。
而三叉戟載客110人,只需要燒油9噸。
這中間的經濟效益差距很大。
於是各國紛紛開始加入三發飛機的研製序列。
到了國航手裡的三叉戟飛機,早就不是初期的型號,而是改進型號。
載客量也比最早的版本提高到120人左右
因為改良了發動機,平均燃油消耗大約是6噸多一點。
理性狀態下,飛長途則可以下降到每小時52噸燃油。
這並不是說運十的客機比它更加的省油。
而是大眾廉航玩的就是減重。
滿載燃油是55噸,但我只帶20噸。
同時對乘客的重量大幅度的限制。
飛機的整體重量降低,這平均油耗自然就被壓低了。
網路傳言某秋要求空姐減重。
開玩笑呢,一個空姐能減幾斤重量。
遠遠不如減少燃油裝載量,和乘客行李重量減的多。
改進版本的三叉戟飛機的發動機,則是換成了大名鼎鼎的貝斯k512渦扇發動機。
順帶一提,這款發動機的國產化版本,就是大名鼎鼎的渦扇9。
至於網友吹噓的貝斯發動機比渦扇8(運十發動機)強,更省油的邏輯。
其實是實在是搞不懂這個邏輯。
貝斯k512渦扇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為54千牛。
而渦扇8傳言是仿造jt3d-7發動機,裝機測試結果,單臺最大推力是82千牛。
兩者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水平。
推力小,自然相對油耗低。
這個解釋,估計大家應該很清楚吧。
不管如何,總之這架三叉戟飛機和中國的淵源還是很長的。
很早就引進了中國使用。
此外英國人也是選擇了市場換技術的形式。
引進的貝斯發動機總金額,在七十年代早期是七千萬英鎊。
其實和79年,上飛引進麥道飛機那40億的投資,兩者體量差不多。
區別在於美國人使詐,麥道專案失敗了。
而英國人的很多技術是實打實的,真給圖紙。
運十飛機就借用了大量的三叉戟技術,而不是波音707的技術。
國航從白雲機場到首都機場的票價是91元。
乘客需要提供單位介紹信,以及副省級單位的蓋章才能購票。
這無疑是會大大的削弱旅客乘坐的數量。
但人家不在乎。
國航是唯一指定可以塗裝國旗圖示的飛機,還有專屬代號ca(中國航空)。
他存在的意義是獨一無二的。
是不是盈利,這不是他們的員工該關心的事情。
能不能體現大國形象,這才是最重要的。
國航運營的模式依舊是計劃經濟的那種任務指標模式,而不是成熟的商業化運營模式。
新飛機和經驗老道的駕駛員都飛國際航線。
留在國內的則是機齡老舊的飛機。
豪華奢侈的波音飛機是看不到了,但三叉戟似乎也不錯。
登機前壓根沒有所謂的檢查。
不少人一邊抽菸,一邊吹牛上飛機。
不少人攜帶著大量的行李箱,讓工作人員塞入飛機的內部。
這其實是後來出現的海外代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