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傑純粹是反向思維推倒的結果。
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中美友好度蜜月。
但是九十年代雙方高度緊張。
為啥?
楊傑不知道具體原因,但雙方一定有了很多地方的衝突。
最明顯的就是民航買飛機,一開始歡天喜地買波音和麥道的飛機。
什麼40億的魔都訂單。
國航5億美元的友好合作。
東北航空的友情合作等等。
去年開始,突然換成了英國飛機。
再往後,什麼加拿大的飛機,巴西航空的飛機,歐洲空客的飛機都來了。
買飛機是上面決定的,是外交手段。
只要明白這一點,就足夠了。
上面和美國人不對付,那他就不要美國人的飛機,改成運營英國飛機即可。
正好一舉兩得。
永勝電影公司。
王三日熱情的說道:“楊先生,這位是我的老闆,向先生。”
楊傑頓悟,就是龍五同學的哥哥。
“向先生,您好。很抱歉,鄙人不太懂粵語。”
向老闆:“哪裡哪裡,其實我也會一點點的國語。楊先生,請坐。”
早在86年,英國女王訪華,就確定了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
向老闆是比較聰明的,知道跟著去外國沒什麼好下場。
還不如留在香港。
於此同時,他多次對內地釋放友好資訊。
最直觀的就是捐錢、修學校、送藥品。
所以,大部分內地的同胞對向氏兄弟好感度還是挺不錯的。
至少媒體宣傳,也不會用他倆的曾經在道上混的外號做標題。
也很少提及他們的黑歷史。
等永勝就改名為永盛,標誌著兩兄弟的洗白之路開啟。
向老闆曾經多次對手底下的兄弟說道:“咱們以後就是生意人了,不再是社團。”
於是,牛氣沖天的新義安轟然倒塌。
取而代之的是群魔亂舞。
向老闆是混黑道的,現在準備洗白,和相關機構切除關係。
楊傑能找他合作,那不是正好嗎。
“楊先生有什麼需要吩咐的,請儘管說。”
“只要我們倆兄弟能幫上忙的,一定鼎力相助。”
楊傑笑著說道:“哪裡,哪裡。”
“我早就聽人說,香港王導演拍電影一絕,這不就想著讓他打個廣告麼。”
向老闆疑惑的看向王三日。
王三日則回答:“楊總想要咱們的電影裡插入大眾廉航的情節。但這樣一類,寶島那邊”
向老闆頓時明白了什麼:“不要緊,票房損失一點,也沒什麼問題。”
“楊先生,您可能不瞭解,我簡單的和您說一下。”
這裡涉及到一個歷史淵源。
當時內地和寶島探親流是熱門。
但國軍方面一直是冷處理的結果。
臺北的影院就公開表示,只要香港導演去大陸採景,或者有關合作。
那麼就別想著要臺北的市場。
說白了,就是逼著香港的電影圈子選擇站隊。
此時,國內大部分還是憑票制度,娛樂市場沒有開放。
電影在內地上映,他們沒有任何利潤。
這就導致了80年代大部分香港電影的導演、編劇都會下意識的抹黑內地,吹捧另外一番。
這樣去了臺北上映電影,容易過稽核。
楊傑開始琢磨:“王導,向老闆,你們的電影通常在臺北市場能有多少票房?能拿到多少收益?”
向老闆點頭,王三日才開口:“其實也不算多,也就一千萬新臺幣。大概價值200萬港幣。”
“我們到手的收益起碼有30萬港幣。”
“這能有我們三分之一的收入。”
其實這是吹噓多了。
正常情況下,普通電影基本上是平均票房700萬新臺幣。
只有極少數可以突破千萬票房。
賭神那種電影,不用講了。
很掃東亞、南亞,是現象級電影。
這沒有什麼代表性。
至於王三日說的收益,也是往多了講。
主要是臺北票房巨人坑。
管你是不是本地的電影還是外來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