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皇世民要李世積鎮守幷州,李世積提出要特權。
唐皇世民問:“需要哪些特別權力?要將要兵,要錢糧器械,滿足你的需要。為便於指揮,你的老部下張亮、郭孝恪、張公瑾……等等。你需要哪些將軍?均可歸你節制。”
“不要。我早年的部屬一個也不要。只要陛下原來的府將李孟嘗為副將。”
“為啥?”唐皇世民不解其中意味。
李世積說:“為了避嫌。多用了親人及老部屬掌管軍伍,御史諫官如若說我擁兵自重,我難以自證清白。李孟嘗原是秦王府將,我用他為副將,陛下放心,我放心,諫官們放心。”
唐皇世民哈哈大笑:“君子不立於危簷之下。你既想到避嫌,想必還有更希奇、更多的要求?”
“我要求在幷州府與域外通關互市,南北貨物貿易。”
唐皇世民說:“你父徐蓋不愛官爵,你不愛父輩家財。貿易賺利多稅賦,為了籌集軍資嗎?”
“不。貿易多稅賦,不是主要目的。最重要的是便於敵中有我,我中有敵,常來常往,知此知彼,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唔,這個事嗎,讓三省六部合議一下。還有其他要求嗎?”唐皇世民覺得李世積有太多的奇思怪想,總是逆反常規,想他人不敢想的事。不曾想到李世積又提出一個不合常規事。
李世積說:“幷州府應該自主募兵,不一定需要兵部的府兵輪換。四面八方招募天下武勇、能人異士,方能強軍禦敵。”
唐皇世民說:“大唐軍中能征善戰將士居多,豈不可以使用?”
李世積說:“前年,為避禍突厥兵,朝臣商議遷都山南,放棄長安城或者北方修築長城。當年的秦王極力反對遷都與築長城。曾誓言:【不出十年,必定漠北】。我在主管幷州軍事期內,與突厥人決戰之前,如果在邊界敵我遭遇,殺敵不能記功。杜絕挑釁生事、殺戮邊民邀功領賞。功成名就的將士耐不住長期寂寞,不適合作我的部下。”
“明天早朝,你在朝堂提出通關互市,自主募兵兩事,諸位大臣合議。”
李世積微微搖頭說:“陛下,我一直任職外官,至今沒在朝堂上奏任何事。由陛下提出來讓眾位大臣合議。”
唐皇世民抿嘴一笑:“行呀,你回府父子團圓,共享天倫之樂。明天早朝見。”這個瓦崗賊頭善於搶佔先機,讓皇帝親口提議案,大臣們礙於情面不易駁回,李世積穩操勝券。
李世積剛離開,唐皇世民即前去前庭顯德殿,召集中書令、侍中、僕射及六部尚書,商議李世積任職幷州總管一事。
渭水斬白馬,聲猶在耳。國運艱難之際選將守邊,超越常規的要求,也容易為眾人接受。
三省六部大臣議論李世積,眾口一詞,老謀深算。他先提原齊州總管劉世讓被誣告冤殺一事,又棄用老部屬力求避嫌,李世積為自己築了一道堅固的官場防護牆。再提超越常規的要求,特殊時期,特事特辦。眾位大臣沒有異議。
這日早朝之後,唐皇世民詔近臣,與李世積複議幷州軍事。
兵部尚書杜如晦,出示軍府冊籍說:“中原內地一個州府只有一府兵。幷州都督府所轄,幷州、汾州、遼州、嵐州合四個州。幷州十三縣,置十八府軍。汾州五縣,置十二府軍。遼州四縣三府軍。嵐州四縣一府軍。合三十四個軍府,每軍府少則八百人,多則一千二百人。幷州都督府所轄軍府之多,為全國之最。經過合議,其中由幷州都督府自主募兵十府約一萬人,不受地域戶籍所限,其餘府兵由兵部輪番排程。”
吏部尚書長孫無忌說:“經朝庭合議,幷州都督府所轄州縣,急用官員可以由都督赤牒授官,事後報吏部核定官職。”
民部尚書說:“經合議,山西河東道稅賦,優先幷州都督府作軍費,其餘額歸戶部國庫。幷州太原設市令一人,例行民眾商肆貿易。另外接互市監,主管域外通關互市,歸併州都督府管轄。”
“謝陛下,謝眾位尚書大人關顧。在下李世積一定不辱使命,禦敵於國門之外。陛下,我即日去幷州赴任。”
唐皇世民說:“朕初登大位,評功獎賞功臣。等待大朝集之日,舉行功臣宴會,容後再去太原城赴任。”
“陛下,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臣不知燒火的柴禾在哪裡呢。早一天去幷州,心中安神。”
唐皇世民說:“你執意早日赴任,先給你看看初議的功勳名冊。如有不當,皆宜明言。”
李世積看功勳名冊:
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