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7)

奉在太廟。”又勸武則天召還李顯。自此後,武則天無意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並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 [71]。 [72]控鶴監內供奉吉頊、張易之、張昌宗都曾請求武則天立李顯為儲君 [73],皇嗣李旦亦請求遜位於李顯 [74]。在來自各方面擁護李唐的壓力下,武則天進一步認識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會有喪失人心的危險。而在後來一次徵兵中,“初募兵,無有應者,聞太子(李顯)行,北郊山頭皆兵滿,無容人處。” [75-76]此事更加說明李唐才是眾望所歸。在經過多方權衡之後,武則天最終決定立李顯為皇太子。 [77]

退位去世

主詞條:神龍政變

武則天解決了繼承人的問題後,志得意滿,加上年齡增長,開始耽於享樂,大修宮殿、佛寺。 [78]

晚年武則天畫像

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衣著華麗。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甚至為他們執鞭牽馬。當時,武則天已經進入暮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將二張兄弟當做耳目。二張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僅跟大臣結怨,也使得武則天迴歸李唐、傳位太子的形勢發生逆轉,引起了政局的複雜化,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據史料記載,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因與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潤一起議論二張,遭人構陷,武、李被處死,永泰公主受驚而死(有被殺之說)。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在迎仙宮集仙殿臥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於是發動政變,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城,殺死二張,隨即包圍集仙殿 [79],要求武則天退位 [80]。二十三日,李顯代理國政,施行大赦,改年號為神龍。二十四日,武則天被迫傳位給李顯,次日,李顯在通天宮即皇帝位。退位後的武則天徙居上陽宮。李顯復位後,率百官到觀風殿問武則天起居,此後每十日一往 [81-82];又為武則天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二月初四,恢復國號為唐,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複稱神都為東都。 [80] [83] [220]

據記載,晚年的武則天“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不覺其衰老”。等到退位後,卻不再梳妝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顯入見武則天時,為此而大驚。武則天哭泣道:“我從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託付於你,而五賊(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卻貪求事功,把我驚動到這裡。”李顯聽後,悲泣不已,跪地“拜謝死罪”。有觀點認為,正是此事,使得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仍能夠參與朝政。 [3]

上陽宮復原圖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舊唐書》作八十三,此從《新唐書》)。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並赦免王皇后、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 [84-85]神龍二年(706年)五月,她得以與高宗合葬於乾陵。 [86]

雖然唐室依照她的遺詔諡號,後來仍有數次修改:

1.唐隆元年(710年),改為天后。 [87]

2.景雲元年(710年),改為大聖天后。 [87]

3.延和元年(712年),改為天后聖帝,不久後,改為聖後。 [87]

4.開元四年(716年),改為則天皇后。 [87]

5.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87]

為政舉措

播報編輯

政治

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

洛陽市天堂遺址壁畫《萬國來朝》中的武則天

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臺,標誌著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88]

武則天同時還透過各種途徑扶植庶族地主官僚,從庶族地主中搜羅更多的人才,擴大其統治基礎:

一、由朝廷派遣存撫使到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