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鐵礦石粉末、石英石粉末,捶打的更加細膩。然後就是陶輪,陶輪古代亦稱陶車,是一個固定在矗立的短軸上的圓盤。加工陶坯時,把混合好的泥料放在轉動的輪盤上,底下設計了一套齒輪的傳動裝置,將腳踏的力量轉化為陶盤的旋轉。藉助陶輪旋轉的力量,用手掏料,並以提拉的手法制成陶坯。
因為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大小一致,由輪製法製成的陶器,器壁厚薄均勻、造型規整、器表面往往留下密集的輪紋,器底留下線割的偏心紋。用這種方式做成的陶罐,節省材料和時間,而且製成的陶罐,重量更輕,也更加堅固,容量也能隨之增加。
拉坯成型技巧的出現,不僅增加了陶器的生產數量,而且提高了陶器的質量,在熊部落裡,熊木等人都熟練掌握了這項技術,而拉坯成型也是部落製陶的主要方法,所以在原料充足的情況下,一天至少能生產這樣的陶罐200多個。
而這些生產出來的陶罐,除了用於製作罐頭,也被用來存放食鹽,每罐可以裝精鹽5斤,密封后不易受潮,運輸起來也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