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田豐這件事,就是袁紹的決定,有人獻饞,你領導信了,其實是你領導要這麼做,只是需要有個人推波助瀾。
相比之下,陳琳把曹操罵的那麼慘,曹操還是沒有殺他的,還委任了官職。一篇討伐曹操的檄文,連同曹操祖宗十八代都罵上了,深度鄙視曹操的家室,不可謂不狠。把曹操罵的頭痛病都反而轉好了,這樣的檄文就是出自於陳琳之筆。曹操沒有報復陳琳,但也很生氣,問陳琳:“侮辱我也就算了,為什麼辱及我祖我父!”
陳琳就是一介文弱書生,卻不懼怕,說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袁紹失敗了,死前仍然執迷不悟,沒有反思自己的錯誤,沒能平等的看待人才和敬重人才。他覺得自己是領導,始終高高在上,死時大呼:“此天亡我也!”
審配仍然堅守鄴城,曹操兵臨城下。審配下令,把投降曹操的辛毗一家老小,押送到城樓上斬首,一刀一個。
城下的辛毗哭爹喊娘,差點哭昏過去了!鄴城被破,曹軍進入,俘虜了審配。審配拒不降曹,他說道:“我主在北,可讓我面北而死。”
曹操答應了審配這最後的懇求。審配又轉身對辛毗說道:“殺你全家的,乃是你的兄長辛評,它生前叮囑:‘如果吾弟降曹,當戮其全家。’”
曹操於是感慨:“河北多義士,蓋袁紹不能用耳!”
曹操說他們是“義士”,在古代戰場上,能平等的看待對方陣營的成員,並予以公正的評價,甚至尊重他們,這是很難得的。曹操可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三國演義》如果說關羽用自己的行為在闡述“義”的內涵,那麼曹操是成就他人之義來闡述著自己的大義。就算是“小人”,不是義士,曹操也體現出難得的寬容大度。手下將士搜出一籮筐來往的密信,建議殺掉這些不忠心的人。
曹操說道:“當初兩軍對壘,連我都不能自保,更何況是他人?都燒了吧,不要看了。”眾心乃定。
群雄逐鹿,一個最強大的對手倒下了,河北平定。曹操回眸過去,嘆道:“當初我問本初‘如不濟事,公當如何?’本初說‘我回河北,雄踞河朔,南臨黃河,以觀天下。’本初問我,我說‘我以道御之,可無往不利!’此言如昨,而今,本初已不在人世矣!”
曹操希望袁譚能夠識時務,也為了袁紹能存一脈,於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袁譚。可袁紹的幾個兒子總是不肯消停,袁譚再次背叛之後,曹操還是殺了袁譚。袁尚、袁熙逃去了遼東,途中郭嘉病故,死前告訴曹操不要急於攻打遼東公孫氏。後來果然不出郭嘉所料,遼東公孫與二袁互相猜忌,公孫殺了二袁,給曹操送來人頭。郭嘉信中的意思是,對方同患難則相親,一旦無事平安了,就會互相猜忌,互相攻伐。
北征烏丸,路途遙遠,曹操決定一鼓作氣解決北方問題,徹底掃平北方帶來的威脅,之後一意經略南方。但是北征烏丸,相當兇險,雖然最後獲得了勝利,但是回到許都之後,曹操除了獎勵有功的將士,也獎勵了曾經勸阻北征烏丸的人。曹操沒有因為勝利而得意,他很清醒,在領導決策的才能方面,在勝利的現實和失敗的可能關係中,他很唯物主義,用科學的態度來指導自己的戰略決策。曹操不僅是個明白人,也的確是個好領導。